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骗贷版“金缕玉衣”不过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2011年09月07日 16:32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商人谢根荣骗贷案近日正在进行二审。法院查明,谢根荣凭借两件“玉衣”取得银行信任,不但为之前6.6亿的借贷做担保,又获得5000万元贷款及4.5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实际上,玉衣系伪造而成,伪造文物后,谢根荣出钱请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等5位专家估价24亿元。(9月6日京华时报)

  这一用仿制的“金缕玉衣”骗贷事件,一方面露出了银行信贷监管系统的巨大漏洞,但另一方面露出来的是“伪专家”的“马脚”。在这一“事件”中,表面上唬人的是“骗子”,实际上却是给假“金缕玉衣”披上“权威鉴定”结论外衣的知名专家。专家不是神,人们也知道专家不是“神”,不当神可以但为什么偏偏当了“推磨”的“鬼”?——说白了,都是“钱”闹腾的,古语云“有钱能使鬼推磨”,放诸于此事亦然。

  鉴定费给少了肯定不行,以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为代表的上述5专家,哪一个在业内不是鼎鼎大名,哪一个又是省油的灯?据说,上述5位专家在接到邀请之后也就是围着玻璃罩转一圈,连罩子都没打开呢,就鉴定成了价值24亿元的“宝贝”,一下就是“鲸吞”了几十万元评估费。正应了所谓的“骗贷成功的功劳,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呢。”这些甘于“上当”的专家,之所以敢于拿自己的“一世清誉”去“赌”,说到底还是钱来得轻松、而对于评估或评价后果的承担上却基本为“零”,这既是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一些专家敢于“睁眼说瞎话”不考虑后果的主要原因,又是对部分专家群体道德沦丧、公信尽失的现实折射。

  骗贷版“金缕玉衣”不过是社会道德整体滑坡的一个缩影。社会公众中大量存在对于“老太太跌倒”不敢扶的意识,缘于社会诚信的沦陷与坍塌。有网友评论认为,自南京“彭宇案”后,社会道德滑坡30年。各地频现的翻版“彭宇案”,恰是道德丧失、信任危机的体现。这样的现象和现实,首先会集中反映到学术专家领域和群体。一些地方因质量原因发生重大坍塌事故的某某桥梁,经常听说过曾经在什么样的“大奖”,这些所谓的“大奖”,就是“收钱发奖”的专家群体搞出来的。近的不说,几年前海南一个号称“环保酒精厂”的企业,开工3年多时间,因严重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导致驻地附近3个自然村人口死亡率增长1.3倍,癌症死亡率增长3.5倍。事后调查发现,这个本不该“出生”的项目,却是经过专家三次论证、有关部门严格批准立项的。“专家”或有被“利用”的因素,但出卖良心的“评估和鉴定专家们”,又收到有关方面的多少“红包”?其次,学术领域的腐败或无良也会迅速向社会公众“传染”。

  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两手抓”,但在一些学术领域和专家群体里面,却仅“抓物质”,两手“全部面向金钱开始捞”,铜臭味十足而德操完全失守,这是时下社会道德领域整体存在的问题和社会风气上的巨大偏差。专家属于社会精英群体,某种意义上是社会风气和社会发展的风行标,专家“一心向钱看”,有外界因素影响但又恰恰是大量的无良专家、被“金钱砸晕”了的专家,成了进一步败坏社会风气的“推磨的鬼”。

  挖空心思用假“金缕玉衣”骗贷的浙江湖州商人谢根荣,或是商家中的个别,但却曝露出一种值得警惕的不良风气。或是部分群体利益薰心、可以无视法纪和制度;又或是部分群体极度“拜金”,可以无视良知与社会规则。这些不良风气和现象的蔓延,都将形成影响社会良性发展的“暗伤”。就此,有人提出对专家群体的“评估鉴定”、“走穴讲学”行为予以建章立制,而不是让他们“说了瞎话、拿了红包”却不承担任何责任。这是扭转社会不良风气的当务之急。(毕晓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