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长江日报:消除救人恐惧 坚守社会道德

2011年09月08日 16:37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路人发现老年人跌倒时应该怎么办?卫生部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卫生部出台这一手册,是符合自身职责特性的。路人该如何扶起老人、救助老人,需要有技术上的指导,而卫生部给予公众专业性的建议,这对老人在跌倒时能否获得正确、有效的救助,有着十分必要的作用。

  《指南》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些观点认为,《指南》的出台对帮扶老人并无益处,甚至指出卫生部是以此转移视线,回避大家正在探讨的“扶老”的道德与风险问题。

  其实,这并非同一个问题。卫生部的规定,说的是“该怎样扶”的问题,比如老人跌倒后,何种情况下可扶起,哪种症状该平躺,何时又该直接送医等,而一些观点并非在讨论“扶老”的技术性问题,而指向“该不该扶”问题。两者指向不同,需要加以区分。

  近期,社会上发生了多起搀扶摔倒老人反被“冤枉”的事件,2006年的“彭宇案”是这类“见义勇为反而惹上官司”的肇始。“彭宇案”的翻版在不断出现,比如天津车主许云鹤“撞人案”,最终判罚10万余元,再比如南通长途车司机殷红彬“撞人案”,依靠摄像头才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这些案件给社会传递了一个负面信号,使人们或多或少地怀有“救人有风险、出手要谨慎”的司法恐惧感。9月3日,武汉一位88岁老人跌倒后无人敢扶,1个小时后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而亡,就是这种恐惧心理下的一个极端事例。

  要想从根本上回归并坚持社会基本道德,让社会能扶得起跌倒的老人,当务之急是先要克服社会对救助后果的司法恐惧;也要克服一些以司法恐惧为借口的道德缺失、爱心泯灭的情况,更好地保护和鼓励社会上危难相助、见义勇为的举动,呵护人的善良之心,免除行善的本不该有的忧惧。这不仅需要社会良知和同情心的唤起,更需要司法机关能够作为守护社会正义的一方。只有当“该不该救”的社会困扰解除后,才能更好、更为深入地探讨如何救助的问题,即《救助指南》所涉及的范畴。

  即便“彭宇案”的翻版不断出现在报端,我们依旧要对社会道德保持乐观的预见,要看到更多的人在街头得到了救助,许多见义勇为之举并没有丝毫犹豫。摔倒者无人搀扶或是无人敢搀扶的事例,之所以受到媒体报道和舆论的广泛关注,正是因为这并非社会价值观的主流,与人们的基本良知和道德有所冲突,显得“特殊”,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新闻价值。媒体对这类事件进行报道,不表示媒体没有判断,且是持否定态度,并希望能借此呼唤互助互爱的社会美德。

  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向来就是美德,它不应也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褪色,在面对“救人恐惧”的道德困惑时,需要我们将各种情况区分看待,守护好关爱他人的社会善心。王亚欣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