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各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高起点谋划改善民生

2011年09月15日 17:1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流动人口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会治安难点热点不断出现……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破题攻坚成为当务之急。2010年10月,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确定全国35个市(地)、县(市、区)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以来,特别是今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后,各试点地区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穿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全过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就要求各试点地区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

  各试点地区均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充分发挥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优势,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列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将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加大了投入。

  各试点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项目化运作,制定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方案或决定,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方法步骤。

  ——湖北省宜昌市制定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城区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体制改革、推进“枢纽型”和“社区型”社会组织建设、城区社区网格管理员招录、城区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等五个配套文件。

  ——江苏省南通市确立创新社会服务保障、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现代社会防控、基层基础建设、专业队伍、组织领导机制、社会管理手段等“十大体系”和26个项目任务。

  ——湖南省长沙市创新法治化的制度体系、人本化的保障体系、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立体化的防控体系、网格化的责任体系等五大体系,健全诉求表达、情绪疏导、矛盾化解、利益协调、应急管理五大机制。

  ——四川省德阳市确定191个社会管理创新建设项目,计划投入52亿元,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重点项目。

  ——安徽省合肥市确定23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每个项目都经严格论证,并由市领导牵头负责,确定一个牵头单位。

  在党委领导下,各试点地区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上下工夫,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效能。

  根本出发点、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积极推进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加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各试点地区“跑步”前行,紧抓社会管理的主要环节和瓶颈制约,围绕服务民生等重点工作,创造了一批新经验。

  河南省新郑市制定“十个所有惠民生”政策措施,让所有基本农田实现旱涝保收、增产高效,所有孩子都能接受12年的免费教育,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实现创业和就业、社保统筹,所有村吃水安全、环境卫生,所有村通上柏油路和公交车,所有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乘车、老有所养,所有城乡居民住房宽敞、安居乐业,所有居民享受城乡新型医保、大病救助,所有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救济、应保尽保,所有社会公益事业都有专管队伍、社会和睦。

  广东省深圳市积极探索、实施以社会建设为基础的“织网工程”,织造一个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群众得实惠、覆盖各阶层的民心网、服务网。

  北京市朝阳区建立“大民生”工作格局,年投入突破100亿元,着重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住房和环境等七大重点问题。

  重庆市大渡口区制定并实施78项惠民政策,推出120个具体民生工程项目。

  试点地区经验表明: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夯实了社会管理基础,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管理创新最大的受益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