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调查称仅19.6%受访者相信市场上的饮料安全(2)

2011年09月20日 07:4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受访者认为监管部门执法不严是饮料安全问题首因

  饮料安全事故频发原因何在?调查中,受访者认为首因在于“监管部门执法不严”(87.5%)。其他原因还有:“相关生产者缺乏商业道德”(79.7%)、“对非法生产者的处罚不够”(74.7%)、“大量饮料没有国家、行业标准”(64.7%)等。

  田建民认为,把饮料安全问题归结于行业标准不完善的观点值得商榷。他举例,《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是我国卫生部1994年批准通过的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可是直至现在,仍有非常多企业的生产环境、厂房、设备设施、过程控制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要求。“试想,如果所有食品企业都早已达标,食品饮料安全状况也不至于是现在这个样子。”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监管漏洞大是造成当前饮料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监管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第一,监管人员能力不够,难以实现真正的监管。一般来说,监管人员应具备食品专业的知识背景,并最少要有5年的食品行业工作经历,可是现在的监管人员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直接进入监管机构,非常缺乏食品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第二,在监管上还存在一些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由于饮料安全事故一般波及范围比较大,所以许多地方都采取“民不告官不究”的态度,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由于听小道消息说市场上的许多饮料存在安全问题,浙江省某高校教师陈光(化名)现在已经很少购买饮料,只喝白开水。在他看来,要解决饮料安全问题,关键是要打击监管机构徇私枉法和贪污腐败行为,让监管机构充分发挥作用,当好老百姓餐桌的守门人。

  “安全的饮料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管出来的。”田建民说,监管的确重要,但饮料安全不能只靠监管,更应该从饮料生产的源头抓起,通过推广安全饮料的认证制度,来建立企业自身的饮料安全体系。“认证产品出现问题时,监管部门可以直接要求认证机构负责。当企业认证与政府监管间实现了有效衔接,饮料安全也等于有了两道防护网。”

  在购买饮料时,消费者一般如何选择?调查中,35.1%的人依据“品牌知名度”,28.2%的人依据“QS标志(企业食品生产许可)”,11.2%的人依据“绿色饮料认证”,8.7%的人依据“个人口味”,另有8.6%的人没有什么特别依据。记者 向楠 实习生 陈佳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