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调查称逾六成受访者支持国家文物接受公众监督(2)

2011年09月27日 06: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何避免历史文物频遭破坏

  如何避免历史文物频遭破坏?调查中,79.2%的人认为应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76.1%的人认为要完善文物保护相关法律;66.0%的人认为应加大对破坏文物的惩罚力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万建中教授认为,目前我国文物保护相关法律不完善,破坏哪一级文物受到什么样的制裁没有明确规定。在法律执行方面更欠缺,破坏历史文物遭到法律惩处的案例很少。

  陆建松认为,我国文物法规不健全还表现在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制度上。全国的文物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到目前为止,纳入到全国三级保护的单位也就7万多处,而据最近的文物普查,确定的文物点是47万处。这就给政府、老百姓造成一种错觉,凡是没有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的,都可以去动。

  陆建松表示,文物管理部门是法定的国家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对文物保护有监管责任。但目前文物管理部门在人手、装备、技术、资金、人员素质方面都不足。在城市化、大量基础建设中发生的破坏,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很难监管。

  “目前历史文物保护的法律需要更加完善。”万建中说,文化遗产涉及面广,除了古建筑、古民居以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多,都应该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有很多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目录的同样很有价值,所以应该重新进行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的规格、标准应该大大降低。

  2003年,陆建松去意大利考察时发现,意大利实行全国文物登记制度。凡是纳入文物登记制度的文物,个人和地方政府领导都不能动,动的话必须征得文物管理部门的同意。此外,文物遗产管理有相应的民法和刑法条款。被纳入国家文化遗产的房子,不能擅自动,装修必须征得文物部门的同意,若隐瞒不报,轻则民法,重则刑法。条款同样适用于地方政府的领导。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63.3%的人建议所有文物打开大门,接受公众监督;52.7%的建议通过媒体曝光;52.0%的人认为文物保护人士守土有责。

  万建中认为,目前民众在文物遗产保护方面观念越来越强了,这是保护文化遗产很重要的力量。公众监督需要公众舆论、媒体形成合力。

  “像举报刘老根会馆的曾一智这样的人士,举报之路走得很辛苦。”庄景辉认为,有良知的专家、有话语权的人士,应该站出来多为文物古迹保护说话。“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部门的官员、领导,他们应具有保护的意识。大中小城市的各级领导人应学习历史、美术知识,防止决策武断。”

  意大利的文物保护

  2003年,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陆建松去意大利考察时发现,意大利实行全国文物登记制度。凡是纳入文物登记制度的文物,个人和地方政府领导都不能动,动的话必须征得文物管理部门的同意。此外,文物遗产管理有相应的民法和刑法条款。被纳入国家文化遗产的房子,不能擅自动,装修必须征得文物部门的同意,若隐瞒不报,轻则民法,重则刑法。条款同样适用于地方政府的领导。本报记者 韩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