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访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流动房车守护生态家园

2011年10月09日 13:31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访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流动房车守护生态家园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金秋,清晨。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很安静,静得只有风吹草动的声音。

  在东胜管护点,一只小赤狐比记者到得更早。它睁大好奇的眼睛,拖着大尾巴一蹦一跳上前来,一点不怕生,就像在邻居家撞见个串门的。

  “它一直来看我们,都成老朋友了。”25岁的管护员李朋飞是抚远人,前年从河南司法警察学院毕业,听说三江保护区需要懂法律事务的人,就回了家乡。他的搭档张春良,同一年毕业于八一农垦大学。锁好管护点“流动房车”的房门,骑上摩托车,记者跟随他俩巡逻。

  角䴙䴘在抓吉内河里嬉戏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是我国最东北的一片“国际重要湿地”,面积1900平方公里,大小相当于一个半崇明岛;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灌丛、草甸、沼泽等,分属于黑龙江水系和乌苏里江水系的38条河流,从保护区穿过。

  巡护,是自然保护区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工作。每年春秋两季,是管护员最忙的日子。保护区与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用地混杂在一起,村民翻地的拖拉机往前多开几十米,就可能开进保护区;春种秋收时节,是当地最容易发生“拱地头、阔地边”,侵占保护区湿地的时候。

  李朋飞和张春良所在的抓吉管理站东胜管护点负责巡视守护的“领地”,是他们“流动房车”周围5平方公里的区域。一路上,他俩你一言我一语告诉记者,不让老乡到保护区里开荒、抓鱼、打鸟,不容易——多少年来,老乡们过的就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日子,河里的狗鱼、林子里的狍子、雪窠子里的兔子,不是他们桌上的美餐,就是家里换钱的来路。如今,保护区内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兔都要“保护”起来,乡亲们有个适应过程。

  “快看,河里游的啥?”李朋飞手指抓吉内河。

  一看,有一对“野鸭子”在嬉戏。

  “是角䴙䴘(音pìtī)!”一起巡护的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郑志刚对记者说,“你看它的头部,两侧有一簇金栗色的羽毛。下个月,它们就要迁徙到黄河以南过冬了。眼福不错啊,角䴙䴘的种群数量已经不多,根据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专家调研记录,全亚洲也只有100多只了。”

  正说着,角䴙䴘一个猛子扎进河里,半分钟后才从很远的地方钻出水面。“咱保护区内名贵的鸟多着呢。”李朋飞自豪地说。

  视频监控系统将覆盖保护区

  三江保护区1994年建立,头5年,因毁林开地受到刑事处罚的有30多人,包括一名副镇长。

  “2009年,有犯罪分子在保护区里用剧毒农药药死了21只大雁,其中5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额雁。作案者被巡视的管护员当场控制住,后来被判刑4年。”

  经过十六七年宣教,村民们普遍接受了保护区的概念,过去冬天还跑进去砍树用来烧火墙火炕,现在都改烧大豆秸秆。但仍有人觊觎保护区里的丰饶物产。有人偷偷进去打了一车鱼,被李朋飞他们发现扣下,就威胁:再敢管我们,晚上给你“流动房车”底下架上火!“你怕吗?”记者问小李。“不怕。如果我们怕了,这保护区就啥也保不住了。”

  在黑龙江省林业厅支持下,保护区管理局今年在东胜管理站率先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全方位实时监控管理站周围情况,还能锁定关键区域,观察有没有人盗伐、偷猎。

  “只要在监控视频上发现有违法开荒,管护员会马上骑摩托赶去制止。我们的目标,是将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到整个保护区。”郑志刚说。

  “这里需要有文化的年轻人”

  为了有效巡护,三江保护区管理局还首创了“流动房车”。所谓“流动房车”,就是在一个彩钢板简易房下装4个轮子,哪里需要,拖拉机就将它拉到哪里值班。10辆“流动房车”,每辆配备2名管护员,可以开到保护区最偏远的地方。

  “流动房车”内部只有七八平方米大。两张隔板,就是双人铺;一个煤气灶,就是厨房;一个小铁炉,当火墙使;2个能装50斤水的塑料桶,装着一星期的饮用水;太阳能蓄电池只够点亮一个12瓦灯泡。对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做这样的工作真要耐得住寂寞。虽然月薪只有2000元,但李朋飞和张春良都觉得这工作值得做——往大里说,是“守护我们自己最后的生态家园”。

  “我们需要有文化的年轻人。可是学野生动物和森林保护专业的,谁愿意到这中国最东头的抚远来啊?”郑志刚说,“咱县里有个学林业的,毕业后情愿到南方大城市的保护区去干,一个月挣4500元。我去东北林大要毕业生,学野生动物专业的,人家肯定愿意上扎龙(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去,那离齐齐哈尔近。咱这里,上佳木斯也要花老半天呢。”

  因为人才难得,所以人才金贵。“这些有文化的年轻人,将来在这里都会有大出息。”郑志刚说。(记者 郑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