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天路”上的汽车兵:每年9个多月在青藏线执勤

2011年10月11日 14: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西宁10月11日电 题:“天路”上的汽车兵:每年9个多月在青藏线上流动执勤

  作者 何勇民

  午后的青藏公路上,炙热的阳光把戈壁滩烤得发亮。马达声齐鸣,一队停在路边休整的军车开始缓缓蠕动。总后青藏兵站部某汽车团五连连长杜乾坤跳上最前面的运输车,带领车队继续前行。这是该连今年第五次执行运输进藏物资任务。每年,他们都要在青藏公路上往返八、九趟,每一次任务都是一样:向拉萨运送各类物资。

  从青海省会西宁一直延伸到西藏首府拉萨,青藏公路被称为“天路”。它是连接雪域边陲西藏和内地运输的大通道。常年在这条“离天最近的公路”上流动执勤的青藏兵站部某汽车团五连57年来,一代代官兵战风雪、斗严寒、抗缺氧,累计运送进藏物资8.6万余吨,安全行驶24万车公里,有十数名官兵伤病致残,数百名官兵患上不同程度的高原职业病,为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西南边防的巩固做出重要贡献。

  “过去青藏线都是搓板路、翻浆路,如今路变平了,车况好了,进藏运输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恶劣的气候没有改变。迎接官兵的,依然是严峻的考验。”团长藏国祥如是说。

  青藏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内地的50%,年均气温零下6℃,8级以上大风达120多天,被称之为“生命禁区”,被国家划定为“特别艰苦地区”。每执行一趟进藏物资运输任务,官兵们都要饱受高原反应之苦。

  面对生死青藏线,老百姓可以选择退却,汽车兵却不行。上线,这是青藏线汽车兵的职责与使命。一代又一代青藏线汽车兵在这条生死线上一跑就是半个多世纪。他们经历的艰险、经受的苦累、做出的牺牲与奉献实在太多。

  全军优秀士官、该连代理排长岳国锋,在青藏线一干就是12年。12年来,他先后80余次翻越唐古拉山,运送进藏物资960余吨无差错,累计行车16万多公里无事故,10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却始终没有退缩。

  2010年10月,岳国锋和战友们奉命执行进藏物资运输任务,车队行驶至海拔4700多米的风火山时,突遇暴风雪,柏油路迅速变成了冰雪路。岳国锋带领全排官兵下车跑到路基两旁,冒着肆虐的暴风雪和刺骨的寒风,铲除路面上的积雪,端来沙土铺在路面上,从而保证车队安全通过冰雪路段,到达沱沱河兵站已是凌晨2点多钟,使他们经受了一次难得的实战锻炼。

  高山缺氧给汽车兵的身体造成的苦楚和损耗,是内地人难以想象的。岳国锋也不例外,长期超强紫外线的照射和高寒缺氧的折磨,他的嘴唇发紫,指甲凹陷,脸颊上印上了高原红。他却说这些都是青藏线留给他珍贵的礼物。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一代又一代官兵用牺牲身心健康、透支生命的巨大代价顽强地为国戍边执勤,诠释了‘热爱高原、扎根高原、奉献高原、建设高原’的深刻内涵。”团政委陈俊明说。

  青藏线建成以来,国家多次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改建整治,如今已成为集交通、能源、信息于一体的立体综合保障大通道,成为繁荣高原经济的大动脉。在青藏线上战斗了34个春秋的兵站部部长翟振发深有感触地说:“随着青藏线环境、道路、线路的全面整治,部队工作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连队的吃水用电到取暖洗澡,从官兵的盘中餐到身上衣,都有了根本性改观。”

  采访中,该连官兵如数家珍地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件新鲜事,大家越说越高兴,越说越自豪自己是一名高原汽车兵。

  连队官兵说,过去,由于路况和车况等原因,青藏线上时常响起妻子痛失丈夫、官兵痛失战友的悲壮哭声。如今,搓板路、翻浆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以前跑一趟青藏线需要个把月,现在只需几天时间。汽车兵驾驶的车辆经过6次更新换代,在几千台车长年执勤的条件下,创造了该部历史上最好的安全成绩,先后多年实现了“零亡人”的纪录,四千里青藏线由“死亡线”变成了安全线。

  以前,官兵们一年四季很难吃上新鲜蔬菜,车队运菜到高原,经过半个多月辗转颠簸,一车鲜菜烂得只剩下发黄的叶子。如今,青藏线部队已建起蔬菜大棚和日光节能温室200多座,肉菜自给率分别达到100%和56%。官兵们的就餐方式从“大锅饭”变成了“自助餐”,膳食结构从“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目前,汽车部队无论什么时候到达兵站,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八菜两汤三主食”。

  “干打垒、土坯房,风吹墙裂雪进房;停车场、石满地,车过一夜胎漏气”,高原兵站过去住的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旧营房。如今,青藏线官兵全部搬进了水电暖氧网五通、设施齐全配套的永久性住房。园林式的营院、笔直的水泥路、标准的停车场、宽敞的运动场、功能齐全的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就连桑拿浴室、健身房等颇具现代气息的设施场所,也落户到高原军营。

  过去,青藏线官兵的精神生活单调枯燥,常年过着“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寂寞生活。如今,他们在格尔木建起了“雪线荧屏”电视台,在青藏公路沿线的“三站”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并建成了集“六大网系、六个系统、两个中心、一套平台”于一体的信息网络,官兵们可以通过收音机、电视机、网络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