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时评:“贫困百强县”的实质是政绩观扭曲

2011年10月13日 15:11 来源:人民法院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评比榜单,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质疑。经记者调查,“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是北京一家注册资本仅10万元的公司。(10月11日《京华时报》)

  据称,国家统计局主持发布的“全国百强县评比”于2007年中止后,“中郡所”仍然举办“百强县评比”,与原先官方评比极易混淆,致使不少县市误以为这是有关部门的评比而上当。然而,这样的说法其实似是而非。即使“极易混淆”,以现在官员的精明,何至于会“误以为”?所谓“上当”,应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事实上正是这样,比如,“中郡所”传来的定评表格包括“科学发展指数”等30项指标,提法很业余,很难反映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县官们”难道连这也看不出来?又比如,有不少县市希望提高自己在“百强县”榜单的名次,这就需要合作收费。于正规严肃的评定,这可能吗?又比如,不少县市领导在“中郡所官网”发表署名文章,“收费标准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人家都这样赤裸裸地敛财了,还会不知道“中郡所”是干什么的?

  其实,即使真的“误以为”这是权威的评比,但身为“国贫县”,总不会“误以为”自己就有了参评的资格吧?比如重庆开县,“现有112个市级贫困村,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贫困人口14.2万人。”开县的主政官员,即使不知道“中郡所”是个注册资本仅10万元的公司,但难道连自己几斤几两都不知道吗?

  说白了,“百强县评比”之所以大行其道、愈演愈烈,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需求不无关系。在一些地方领导人的讲话和报告中,“进入百强县”成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经上榜的“百强县”则把“进位争先”当做下阶段任务。“中郡所”只不过是为营造这种虚幻虚假的政绩,扮演了“托”的角色。

  显然,于官员们,需要这个“彰显”自己“政绩”的“评比”。虽然这要出钱去买,但没有了这个“评比”,出钱也未必有地方可“买”。而买“百强县”的实质,当然就是买官帽。正因此,官员们对“中郡所”就要“保驾护航”,“该所多次召开研讨会、发布会,来自各地的众多官员、权威专家到场”,就是要把假的弄成真的一样。于是,某种意义上,“中郡所”简直成了“官帽”的派发机构。(钱夙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