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四川副省长: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应坚持民生优先

2011年10月14日 10:3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纵观历史,人类始终与自然灾害相伴,同灾害抗争,在抗击灾难中发展。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作为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发生在高山峡谷地区最大规模的山地地震灾害,其灾害之重、救灾之难,世所罕见。但在应对这场重大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不仅取得了抗震救灾的胜利、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而且以全面践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为世界各国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提供了宝贵经验。

  把全力抢救生命、保障群众生活贯穿于抢险救灾全过程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百万灾区民众身陷绝境、险境,近3000万灾区群众面临随时可能出现的疫病流行、地质灾害袭击、堰塞湖和水库堤防溃坝等多重叠加风险。在灾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强调把救人放在首要位置,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救灾就是救民”的要求,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全力组织救人,科学防范各种衍生危机,最大限度减少特大地震对人民生命和安全的威胁,体现了民生第一的根本原则。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全力救人。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第一时间迅速组织群众奋起自救,各路救援大军第一时间赶赴救灾一线搜救群众,从一座座废墟中救出8万多群众;从一个个与世隔绝的“孤岛”山村中转移了上百万受灾群众;灾区设立临时安置和救助点5000多个,临时安置受灾群众1200余万人。另一方面,高效率地组织医疗救治与卫生防疫。震后1小时就向灾区派出了医疗队,在“黄金72小时”内实现了重灾县医疗救援的全覆盖;安全有序地向全国20个省市转送上万名伤员,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非战争状态下最大规模的免费转移救治。在卫生防疫方面,迅速建立省、市(州)、县、乡、村五级联动卫生防疫机制,投入防疫人员1.6万多人,在震后半个月即实现了灾区全覆盖,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对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滑坡等衍生危机,及时组织数千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大规模排查、除险,对近2000座震损水库、700处震损堤防和上百座堰塞湖险情进行紧急排险,确保了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

  实践表明:抢救灾区群众生命、保障受灾群众生活急需,是灾区最大的民生需求;党和政府领导的灾害应急救援,是为灾区民众提供的特殊公共服务。党和政府发出的“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强声,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它深刻启示我们,在巨灾突袭的非常状态,政府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必须把生命至上作为最高的信念和最大的大局;生命至上,救灾才能产生强大感召力,才能具有强大向心力,才能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