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内蒙古军区培训骑兵部队 官兵乘马射击仅靠腿支撑

2011年11月02日 10:50 来源:解放军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内蒙古军区培训骑兵部队官兵乘马射击仅靠腿支撑
驰骋在沙场的威武骑士。
    乘马射击训练,双手完全脱离马身,只靠双腿支撑身体,这对官兵的骑术要求很高。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上世纪80年代,驻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某骑兵营成为了一个保留兵种。25年过去了,随着军队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军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骑兵似乎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被世人称为“远去的骑兵”、“最后的骑兵”。然而,记者探访这支骑兵部队时,却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也求证了它存在的价值。

  军事训练锤炼本领

  雪亮的军刀,乌黑的钢枪,矫健的“战神”,威武的骑士,马队在茫茫草原纵横驰骋。午后的阳光下,刀光熠熠,马蹄生风,冲在最前面的一名战士手擎一面红旗,旗上印着“中国骑兵”4个金黄大字。在开阔地上,150米的距离内竖着高低不同7个人体目标。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位骑手策马而来,在疾速奔驰中抽刀侧身、接近目标、手起刀落,瞬间,模拟的“人头”滚落尘埃,这是这个骑兵营组织乘马斩劈训练的场景。

  为了跟上部队发展步伐、适应未来战争需要,他们在实践中探索了“上马练骑兵,下马练步兵”的军事训练模式,总结编写的机动骑兵分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和训练教材,在内蒙古军区的两个骑兵营中推广试行。

  边境一线践行使命

  边防执勤的战场,是骑兵营检验战斗力、践行使命的广阔舞台。9月上旬,边境形势突现异常,按照上级的指示要求,骑兵营迅速组织实施了骑兵分队成建制支边行动。50名官兵60匹军马,星夜兼程、日行百里,仅仅3天就到达了某边防团的绥和查干边境地域。官兵们马不停蹄,立即配合边防官兵,投入边境封控中,半个月时间共派出勤务58组次,有效维护了边境管段的安宁稳定。这支骑兵铁骑驰骋漫漫边境,筑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骑兵钢铁防线。

  说起这个话题,驻守在绥和查干的某边防连连长巴达拉胡滔滔不绝:“这次我终于领教了骑兵的魅力,当我们遇到沼泽地段,巡逻车组难以到达时,骑兵营官兵一马当先;当我们执行夜间勤务,车辆隐蔽性较差时,骑兵营官兵义无反顾;最关键的是,当信息化执勤器材缺电、摩托化执勤装备缺油的情况下,骑兵的自我保障能力更是无可比拟。”

  多样化任务展现风采

  去年冬天,锡林郭勒大草原遭遇暴风雪袭击,交通、通信大面积中断,被困在各个“雪中孤岛”的上百户牧民急需救援。为了更多更快地把救灾物资运送到灾民手中,骑兵营官兵装了满满一大车草料奔赴茫茫雪野。然而,车辆刚刚驶出10多公里就陷入雪地抛锚了。营长张涛果断下达命令:“迅速成立乘马救援小分队展开救援。”6支马队驮着救灾物资跋涉在茫茫雪原,奔赴救灾一线,为受灾群众带去了希望,送去了温暖,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卫士”。

  “我们都曾上过镜”,一名战士对记者自豪地说。近几年,该骑兵营协助拍摄了《大决战》、《成吉思汗》、《汉武大帝》、《沙场点兵》等影视作品,完成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60周年大庆,锡林郭勒盟那达慕大会等大型骑兵表演任务20余次,创造了“马比人走得齐”的奇迹,被人们亲切地誉为“马上仪仗队”。

  今天,骑兵虽不是沙场的主力,也不是战争的主角,但是骑兵依然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作为边防部队特殊的一员,骑兵为祖国的戍边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祖国的北疆,总能看到威武的骑兵战士跃马扬刀、驰骋草原的身影,随处都能聆听到“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钢枪紧握,战刀亮闪闪……”那粗犷豪放的歌声。(记者 岱天荣 通讯员 褚文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