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民晚报:国家力量和民间慈善“1+1>2”

2011年11月03日 15:30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国务院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此之前,一个由民间爱心人士发起的“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活动,已为77所学校1万多孩子提供了免费午餐。从“免费午餐”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舆论普遍认为,民间探索引领了国家行动。

  其实,民间探索引领国家行动之说,可能有点勉强。去年秋,国家就开始对贫困的寄宿生提供补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今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出台文件,确定了3年中的各个建设项目,其中就包括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其实,谁先挑头做事,谁引领了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次,大家看到国家与民间联手,共同面对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

  应该说,民间慈善“免费午餐”项目的探索,意义重大。一是,在慈善层面,当公众对个别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多有质疑时,这一民间慈善项目有如一股春风,以透明的运作赢得信任,以直面现实的项目设计赢得支持,以电子化的捐助和监督程序赢来赞誉,这当然有利于我国民间慈善模式的建设。二是,民间慈善力量看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抱怨与对抗,而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种宽容、奉献、踏实的作风,更容易得到政府层面的支持,其所做所为也能更完美地体现慈善价值。

  事实上,“免费午餐”项目中从来不缺乏政府的“身影”,这个项目的发起人一直都积极地跟地方政府沟通,希望通过“局部的普惠”,逐渐扩大影响力。令其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对这一计划表示认可与支持。由于慈善的力量,免费午餐出2元钱、当地政府出1元钱,曾在一地本来仅能普及4所小学的“免费午餐”计划,一下子推向了全县41所小学。

  慈善的力量碰到地方政府的责任心,一个个“免费计划”就得到落实。不是谁叫谁做,是共同做。现在,国家的力量开始投入这一项目,政府行为才是最终解决之道。但慈善作为这个社会的良心,它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政府行为的有益补充。阳光总有照不到的地方,或者还未及普照的地方,那里就应该有慈善的力量。“免费午餐”模式的成功,不仅为民间慈善如何运作提供了参照,也为一些“红顶”慈善机构提供了走出信任困境的参考。民间慈善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接轨?通过“免费午餐”项目不难发现,在事关民生的问题上,民间慈善力量如能有效地设计项目,得到民生政府“回应”的可能性则相对较大,二力相合,“1+1>2”,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一句话,国家力量和民间慈善,当目标一致,同系民生时,它们的声音就会是和谐的“二重奏”。(秦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