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天气”是个最憋屈的孩子

2011年11月16日 11: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深圳盐田区3月时花费160万元翻修当地6座天桥,数月之后,其中5座出现不同程度质量问题,媒体称该项目经层层转包实际造价仅25万元。深圳官方回应称,该项目不存在转包,25万元仅是劳务费,材料费即已81万元,称出现损坏主要因天气问题。(《中国青年报》11月15日)

  有关路桥的传奇种种,基本定律是“无转包、不新闻”。但既然地方部门回应说“不存在转包”现象,似乎也不好意思再以小人之心度之,存疑的继续存疑,追问的继续追问。倒是有关天桥修补得如此弱不禁风的辩解,很有些天马行空的意思。对质量问题,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给出了四个理由:一是封闭天桥施工交通疏解压力大、市民投诉强烈,多个天桥被迫提前开放,影响工程质量;二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天气寒冷,影响PU胶硬化;三是盐田区地理条件特殊,降雨相对频繁,长期暴晒及雨淋,PU胶膨胀系数与钢板膨胀系数不一样;四是交付使用后,部分市民乱扔烟头、推自行车不走自行车坡道等行为,造成桥面PU胶被烫坏、踏步防滑条受损。

  字字句句,多是天气或市民惹的祸。不妨将之细细咂摸:一者,所谓“市民投诉而被迫提前开放”,此般娇嗔,哪还有半点专业的意思?你是修天桥呢、还是跟着民意的感觉走?再说,又是哪个市民要求工程可以舍弃质量而必得提前通行?二者,所谓下雨等“地理条件特殊”之说,难道盐田区和深圳市不在一个气候带,别的天桥不出事,唯独这里气候诡异?三者,所谓“市民乱扔烟头”等归罪法,桥面PU胶就活该如此脆弱、抑或不能选择耐火抗击的材质?深圳的天气,是不是恶劣到了天桥没法“身强体壮”的地步;又或者深圳的市民,是不是天生都是天桥的“破坏之王”——这样的问题,估计问出来都是个冷幽默。在相关部门的反思里,唯独没有施工质量的份额,即便不存在“转包”现象,缝缝补补得如此“勤快”,莫非修补一座天桥比神八天宫对接还有技术难度?

  天桥不是架设在天上,板子却打在天气身上——实在有些“魔幻现实主义”。当然,天气属于流行的“不可抗力”,说天气的意思,无非就是说与人为因素无关,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上天够“大牌”了吧,还不够你堵上嘴巴?天桥修成豆腐渣,怪天气不给力,这样的例子其实从不鲜见:比如去年11月17日,河南郑州曾因自来水管爆裂遭遇近二十年来最大面积的停水,时隔5天之后,郑州市东风路再次发生水管爆裂,据说也是因为“该死的天气”;桥塌人亡怪天气,景区滑道事故怪天气,高速路毁坏还是怪天气……“天气”是个最憋屈的孩子,因为你怪就怪了,它也无话可说。尽管老话说“人在做、天在看”,但人祸或者天灾,在糊里糊涂的制度面前,永远是个可资潜规则的谜语。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古人做事情是很知道研究天气的,为什么我们的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在打桩立项的时候,却总是要“忽略”了天气因素呢?难不成这本身就是一道屡试不爽的“免死金牌”,只要马脚藏得好、是非臧否“天”知道?(邓海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