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让护“绿”者有回报,“长寿乡”才能长寿

2011年11月16日 14: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近日在“中国长寿之乡”——山东省莱州市采访发现,日益严重的化工污染使当地部分村庄成为“癌症村”,众多癌症患者用生命警示着莱州湾南岸生态环境的恶化。(11月15日《经济参考报》)

  两年多以前,山东省莱州市被中国老年学会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莱州市的土山镇有着“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但该镇的数个村庄却被称为“癌症村”,进入该村便会闻到刺鼻的臭气,当地村民癌症率很高。危害的背后是当地生产丙溴磷、敌敌畏等农药产品的化工企业违规排放大量废气和废水,直接污染当地环境。这种现象在当下农村不仅仅存在于一时一地。这些环境污染事件凸显出现代农村发展的困局,是掠夺式发展产生的恶果。

  每当有污染事件发生之后,当地主管部门反思之时多半会强调“绝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暂时增长,绝不做寅吃卯粮、竭泽而渔、断子孙生路的傻事”。然而,客观地讲,在GDP尚占考核主导地位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执政者很容易迷失方向,盲目上马,什么赚钱来什么,什么来钱快来什么。至于项目对当地环境和居民生命健康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损害,则往往被选择性地“遗忘”了。

  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还在于,正经搞农业、搞生态保护不容易赚钱。真正保持了青山绿水原生态的地方却无奈地“生态”不“生财”,甚至给地方财政背上了财政包袱。以河北省兴隆县为例,当地是整个承德市最绿的地方,却也是财政收入倒数的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原因是为了发展和保护生态,保证农民的林果种植品质,不得不砍掉和拒绝一大批可能造成污染的工业项目,而农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是很有限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如果各地能够落实要求,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并将其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相信官员们会“转变观念”,将环境保护重视起来,不敢轻易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路子。另一方面,如果财政上、选人用人上能向保护环境、保住青山绿水的地方倾斜,让这些地方的居民有奔头,让为当地民众长远发展考虑的官员受到正面激励,相信地方执政者摒弃掠夺式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就会更强一些,直到成为一种自觉。(刘晶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