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揭秘中国新建极地考察破冰船 立体探测双向破冰

2011年11月19日 05: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揭秘中国新建极地考察破冰船立体探测双向破冰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冰龙”、“鼎盛”、“中华”……国家海洋局新建极地考察破冰船征名活动正在网上如火如荼地开展,大批热情网民纷纷开动脑筋,给该船起自己心仪的名字。这积极参与的热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国家提升极地科考软硬件水平、推进认知极地地区、更好造福人类的期盼之情。而这艘计划于2013年建成的破冰船将不负众望,大力开创我国极地考察事业新局面。

  极地科考任重道远 雪龙独力难支

  新建极地科考破冰船是充分考虑极地科考面临的艰巨任务,从我国极地科考实际出发,为从根本上增强极地科考水平做出的战略选择。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考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解释说,近些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但导致气候变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结果到底如何?目前还不清楚,要找到答案仅依赖之前的模拟和预测是不够的,必须进行长期实地科学考察。而通过深入考察地球南北两个寒极,人们可以从更长的时空尺度来探索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准确判断其未来变化趋势。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极地科考一直是单船作业,正在执行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已运行20多年,可谓不堪重负,破冰能力不足、科考能力不强等制约了我国极地考察深入进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新建了一批性能先进的极地考察破冰船,极地考察能力大大增强。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新建极地考察破冰船显得尤为迫切,从2009年开始国家海洋局启动了相关立项工作,并在近两年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相关设计、招标工作已经正式开始,计划两年后建成。

  立体探测双向破冰 新船绿色起航

  新建极地考察破冰船在破冰能力、科研能力、绿色环保等方面都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曾任雪龙号船长的袁绍宏介绍说,新船的破冰能力在雪龙船的基础上得到改良。雪龙号主要利用船头的冰刀、坚固的船头以及强大的马力等来克服冰阻、将冰压碎,而新建破冰船在此基础上会采用一种“双向破冰”即船头和船尾皆可破冰方式,大大提高效率。比如,雪龙号碰到较厚冰区、特别是碎冰区的时候,有时船体重量不足以产生破冰效果,掉个头可能就要用上一天时间,如果船尾被“卡”在冰上,则只能等冰融化了再走;而新船船尾在遇到10米甚至15米高的冰脊、冰坝时,也可以利用船尾后面的螺旋桨把冰坝掏空,船舶的机动能力显著提高。

  同时,新建破冰船的海基数据系统集成和信息传输能力也大大提高,袁绍宏表示,可以用“立体性”来形容新船的科考能力,从航区高空3000米到海底,所经过的每一个航段和作业区,新船都能实时地收集、处理和传输科学家所需要的高质量基础数据。

  袁绍宏指出,新船是一艘名副其实的“绿色”破冰船,它按照当前最高的环保标准设计,动力系统采用电力驱动方式,柴油发电机达到同类船舶中最高排放标准,在特定区域发电时则采用天然气驱动发电机。同时,为了不给极地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所有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将在船上得到处理和封存,最后带回母港进行无害化处理。

  双船共舞写梦极地 三大平台鼎立

  新船先进的性能、良好的装备有助于我国顺利搭建起极地科考三大平台,即极地海洋基础研究综合调查观测平台、极地海底科学调查研究的工作平台和极地海洋生物储量调查的基本平台,完全适应我国在近10到20年内极地科考需要。

  作为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新船投入使用后将改变雪龙号“一船独舞”局面,组成极地破冰船编队。具体来说,新船将以科考为主,配备国际先进的调查设备,装备船载直升机,能满足无限航区和南北两极海域要求,而雪龙船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同时辅以一些综合性、基础性的考察任务。两条船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将显著拓展我国在南北极考察区、特别在南北极大洋区考察的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该船采取“中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方式,曲探宙认为,此举有助于把国外先进理念和国内建船技术相结合,给我国造船史带来新突破。张保淑 黄文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