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习近平怎对调研官风问题如此痛恨?

2011年11月23日 16:25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一期《学习时报》刊发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一次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在这篇题为《谈谈调查研究》(详文)的论述中,习近平直指官僚作风问题,要求官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国情民情。

  文中,习近平历数一些官员不善于调查研究的种种表现。把不善于调查研究的种种坏习气给刻画的淋漓尽致,既反映了中央领导人对不深入基层调研研究现象的极度痛恨,也说明了调查研究对于开展工作、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在不少地方都多多少少存在着不善于调查研究的现象。一些地方因为工作压力大、谋划推动发展的任务很重,往往把眼睛只盯在具体的工作事务上,或整日围着文件传、忙着赶会场,感觉没有时间来调研。于是就把了解情况、科学决策的重任都放到了看看材料、听听汇报、上上网络、看看报纸上面。感觉信息时代到来了,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大事、基层动态了。即使有点时间,下基层也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如走马观花般,看的不深、听的不透。

  这种不愿到基层调查研究的习气,实质就是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官僚习气在作祟。时间长了,就会伤害党群、干群关系,阻碍事业发展,动摇党的执政根基。作为代表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利的党员干部,如若不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实情,就不能够知晓现行的决策规定是否符合基层实际、是否顺应了群众的诉求;如若不深入群众中间征集民意集聚智慧,未来发展的规划思路和决策就有可能失去生存壮大的根基,就会在基层执行不下去、见不到科学成果和发展实效。当前,个别地方干群矛盾突出,政府的决策部署难以执行,很大程度上就与党员干部不重视基层调研、不能与群众心连心沟通交流的不良作风有关系。因此,遇事不到基层汲养分、找智慧、创思路、找决策的拍脑袋行为,必将失去根基,犹如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只会在基层实际和现实问题的面前败下阵来。

  唯有摆脱这种官风的束缚,让党员干部重新穿上草鞋、戴上草帽、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才能重新找回党与群众的鱼水情深,才能重拾党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制胜法宝,在新时期继续带领群众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设定一个凡事都须经过调查研究的硬杠杠,对没有经过调查研究论证过的决策一律拒之门外。各级政府要建立工作调研制度,各项工作规划的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都要事先到基层去征求意见、到基层去充分论证、到基层去实践检验。唯有如此,出台的政策才符合基层实际,制定的措施才顺应群众心声,也才能得到基层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基层是干部成长的沃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情况最复杂、最具体,群众的诉求最真实、最细小,唯有把基层的情况摸透熟知,才能真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党员干部要把基层作为自我历练的舞台,特别要敢于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要真正懂得,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能否真实的把握现状、查找问题、寻找出路;越是基层矛盾突出、问题最棘手的地方,越有利于对问题深入分析、全面把握、科学评判。要把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难题困难作为调研的重点,通过到基层走、与群众拉、想群众事,把基层的真实情况摸上来,把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捋出来。

  要想在下基层的过程中,真正听出道道、看出门道,还要注意下基层的方式方法。那种事先下通知让基层安排准备妥当,调研时大车小车排长队、大官小官前簇后拥走马观花,调研后一走了之、没有回音的调研,已经引进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基层群众所诟病。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调研活动,不但了解不到实情,还败坏了社会风气、疏远了干群关系。因此,党员干部当学习温家宝总理,敢于突破常规,不走规定路线,不按常规出牌,善于半路下车、提前摸底、突然袭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摆脱各种束缚,听到真话、见到实情、问得真经。(高平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