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河南临颍县长网上问政:骂帖占大半 常年不删

2011年11月26日 10:53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量646万次,主题帖和跟帖分别达10392个和42193个,县长王国干发帖200多个,其专栏的帖子点击量达98.5万次,各县直单位和乡镇实名回复处理,各种投诉、举报类的“骂帖”占据大多数,常年不删。临颍县政府网站开办的《百姓论坛》,近日被众多网友热捧为“中国最牛县区论坛”,开办4年来已成为县委县政府问政问责的重要渠道。

  “骂声”占大半置顶不轻删

  为搭建一个“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2007年9月,临颍县委、县政府在“临颍网”专门开辟了《百姓论坛》栏目。栏目开启的第二天,县长王国干便在该论坛的“百姓留言”板块率先发出《王国干与您真诚交流》的帖子,很快便把全县网民的眼球聚焦过来。

  遇到“骂声”,一些单位总是千方百计、不惜代价去删帖,临颍县为何故意“找骂”且长期保存?这得益于县长王国干的“身体力行”和“姑息养奸”。“百姓留言”板块内《王国干与您真诚交流》专栏开办4年来,王国干本人已发帖、回帖200多条,该专栏的总帖数已达1945条195页,点击量近百万次。

  记者昨日登录《百姓论坛》看到,内设有“百姓留言”、“建言献策”、“求助投诉”等栏目。打开“百姓留言”栏,看到目前的主题帖子达3207个,每页25条,总共129页。“建言献策”中的主题帖子449个,“求助投诉”的主题帖子888个。而这些栏目和主题帖子中,批评、投诉、举报类的“骂帖”占了绝大多数,比主题帖多得多的跟帖中,“骂声”更是连篇累牍。

  [县长]

  每天都要看发帖200多

  一匿名网友发帖:只要不是反动的东西,就让其审核通过,不要有过多的限制。王国干回复:我所了解的审核,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广告类的“水帖”,因为水帖影响论坛正常运行;只要是站在理性、建设性角度发表的言论,只要有利于临颍发展,有益于百姓生活的帖子,统统不受限制。

  网友“暗夜黑神”:县长大人,你们开几个动员会,让个体工商户付出的代价不低啊,国税、地税、工商管理费全面上调!难道要苛政猛于虎吗?王国干回复:这次税费专项整治,就是规范当前税费征收中的不合理现象,对应收未收的那部分加大征收力度,减少偷税漏税,如有些企业年营业额百万但上缴税费仅几千元等。

  网友“黄乐”建议:整顿城乡卫生,多创办一些免费技能培训班。王国干回复:将开展百日集中整治,100天内为全县人民呈现一个“白天看整齐舒适,晚上看亮丽舒心”的城市新环境;免费技能培训已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对困难家庭减免费用、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等,具体可到教育或劳动部门询问。

  [问政]

  各乡镇局委须及时回帖

  “现在,全县15个乡镇和教育、卫生、交通等70多个县直单位,都组建了舆情联络员队伍,负责监测、应对和及时处理舆情。”临颍县委宣传部一负责人告诉记者,《百姓论坛》出现舆情,各单位联络员直报一把手,并在当日内作出反应,5天内跟帖回复处理意见。许多局委明确专人每天上网查找涉及本单位的帖子;现在,哪个单位都不敢怠慢这个论坛。

  目前,《百姓论坛》反映的问题75%都有回音,如反映超市不开发票、公务员待遇、歌舞厅噪音、乡村道路毁坏、人民路公厕少等关乎民生的1000多条问题。

  据介绍,目前《百姓论坛》的舆情办理工作,在临颍县各单位已实行领导责任制:一把手负总责,办理结果要亲自审阅签字。

  [效果]

  百姓得实惠政府赢民心

  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临颍县政府办交办处理且赶快答复的网帖,已达130余件,其中县乡道路建设和城市管理31件,人事、工资和社保10件,治安10件;卫生领域咨询投诉8件,税收管理和投诉8件。

  “县长,您真给力!”“这是一个百姓实实在在能得到政府实惠、政府实实在在服务于百姓的栏目。”《百姓论坛》上,网友好评不断。目前,网友已不仅是当地居民,许多在外地求学、工作的临颍人和关注临颍发展者,甚至有博士、企业家等都参与进来。

  “我们能运用这个渠道,迅速打开许多热点、难点问题之‘锁’,使干部与群众走得更近,使决策层在拍板时更有科学性。”王国干给记者举例说:根据网民反映,园区经济、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等建议,已吸收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中;根据网民反映的道路建设、环境卫生、治安环境等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了“发展环境逐乡行”等活动;听从网民呼声,整修了文化路、颍河路、老城区背街小巷,开启了黄龙渠整修工程。

  “群众通过《百姓论坛》,问题能够解决,得到了实惠。县委县政府通过此举,赢得了民心,这是个双赢的结果。”该县县委书记郭国辉坦承。 首席记者刘广超文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