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官员称PM2.5争论推动空气质量标准修订

2011年12月02日 10:20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到底如何看待近期关于PM2.5的争论?昨天,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在做客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时给出了答案——这场争论从客观上推动了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

  “每一次有关环境问题的讨论、每一个‘环境危机’过后,都毫无例外地推动了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杜少中认为,公众目前进行的这场关于PM2.5与PM10的讨论,不管中途经历了什么,它的积极作用是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

  在杜少中眼里,最近十几年,北京的空气质量历经三次危机:第一次是在1998年,当时全年只有100天空气质量达标,颗粒物年均浓度值高达188微克/立方米。从那一年开始,市政府每年发布阶段性措施,从燃煤、机动车、扬尘污染防治和工业污染防治等方面采取了200多项措施,到2010年北京的达标天增至286天。

  第二次危机发生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许多外国媒体都怀疑,北京的空气质量是否能保证奥运会正常进行。由于北京采取多项控制措施,从8月8日开幕到结束的十几天时间,空气质量受到国内外的认可和赞扬,颗粒物浓度曾达到57微克/立方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杜少中话锋一转:“今天,我们正在应对第三场危机,这就是PM2.5的讨论。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加大减排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这种讨论或者说我们应对危机的过程,客观上推动了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

  关于PM2.5的讨论为什么这么热?杜少中归结于三个直接诱因:空气质量不尽如人意是根本原因,我们公布的环境信息不方便公众查询和理解,多方关注甚至炒作是助推器。

  在应对措施方面,杜少中谈到,空气质量不是靠监测出来的,是靠污染减排争取而来的,燃煤、机动车、工地扬尘和工业排放四个方面措施要同步开展。比如城六区所有大学的燃煤锅炉都改了,就是北大清华没改,而燃煤取暖排放的既有PM2.5又有PM10。

  杜少中最后给在场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我今天来算动员公众参与,请同学们回去跟校长说,赶紧把燃煤的炉子改了。”(记者 任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