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武汉“电视问政”刷新收视率 使治庸问责落地生根

2011年12月08日 09:10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武汉“电视问政”刷新收视率使治庸问责落地生根
电视问政现场 资料照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电视问政”缘何刷新收视率

  日前,武汉市交管、交委、城管以及城建委等部门负责人坐在电视直播间,通过电视、网络直播,就承诺的交通秩序、便民自行车等问题,公开接受群众评议。1个多小时的“问政直播”,让局长们“如火上烤”。这档电视问政节目成了当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湖北行政学会会长、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顾杰——

  记者:为什么“电视问政”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顾杰:武汉市此次“电视问政”之所以能够产生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影响,源于三个方面:

  其一,源于“电视问政”的主客体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从主体看,问的一方是市民代表,他们的背后站着数百万的市民,是广大公众利益的代言人,自然受到社会的关注;从客体看,被问的一方是政府及官员,并且是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掌握着重要公共权力的政府部门的“一把手”,如城管局长、交管局长,公安局长等,他们的出场和表态,也自然备受社会关注。

  其二,源于“电视问政”内容的关切度和公众性。此次武汉“电视问政”问的是半年前14个政府部门承诺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给市民的一个说法和交代,这些问题正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它作为问政的主要目标,无疑是最能吸引公众“眼球”的一场问政。由此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其三,源于“电视问政”形式的新颖性和鲜活性。“电视问政”能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是因为它的观众多,收视率高,不受空间的限制,比起“会访问政”、“电话问政”来,其受众性、参与性要大得多,其影响自然要大得多。

  记者:“电视问政”形式较之以往政府与群众沟通方式相比,有何特点?

  顾杰:它的特点可以简明地概括为“三直”,即“直接、直观、直白”。

  直接,是一种面对面的近距离的问政。在电视直播的环境里,让政府官员直面市民,直视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现实话题,同时,又可以让市民代表和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感知官员,相互之间没有中间环节,沟通更流畅,聆听更直接,表达及理解也更准确。

  直观,是一种立体化的生动的问政。在整个电视问政过程中,不仅有具体的人物、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事情,还有具体的质疑和回答,相比“电话问政”、“网络问政”,“电视问政”更生动和直观。

  “直白”,是一种考核式的尖锐的问政。此次武汉市推出的“电视问政”有着非常明确的问题指向,是对14家单位半年前的承诺是否兑现的一次公开的考核,也是一种社会监督和验收。因而,市民代表提出的问题,很具体和实在,也很直白和尖锐,使在场的官员绕也绕不开,躲也躲不过,推也推不掉。

  记者:您认为“电视问政”解决了什么问题?

  顾杰:应该充分肯定电视问政展示了政府及官员勇于担当,怀有公仆之心的良好形象,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及官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特别是政府官员与公众的沟通能力、应对新媒体的能力、执行能力等。从这次武汉市的“电视问政”的成效看,至少解决了三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使“治庸问责”,落地生根。“电视问政”,实际上就是治庸问责的延伸和拓展,并且是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上的问责,是在操作层面上的拷问。

  第二,使政府承诺,一诺千金。尽管承诺制推行了多年,但现实生活中,老百姓的确遇到某些政府及官员的只说不做或说归说,做归做的“假承诺”,从而大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政府管理的权威性。“电视问政”,让政府官员强化诚信意识,既要有“说法”,也要有“做法”,说了就得做,一诺千金。

  第三,使绩效考核,透明公正。电视问政,实际上也是电视考政,是让市民拥有对政府及官员政绩考核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众目睽睽之下,算细账,结硬账,促使政府官员通过这场“赶考”,用这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差距,做一个对上不愧党,对下不愧民的好官员。(记者 柳 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