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汶川震后民众生活现状调查:部分住房仍存安全隐患

2011年12月28日 14:56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文基于在汶川地震灾区进行的三次居民入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全面描述了“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三年以来,灾区居民在住房、就业、农村生活、医疗卫生、社会资本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恢复重建情况,并分析了他们对政府和重建政策的评价与需求

  2008年9月,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近四个月后,国务院正式下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目标、原则和具体要求,标志着地震灾区大规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始。2011年,是规划颁布三周年及预定重建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之年,10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全面介绍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完成情况。《通报》宣布:按照国务院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要求,四川坚持“规划先行、民生优先、科学重建、尊重自然”的原则,经过三年艰苦奋战,胜利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灾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震前水平。据统计,截至2011年9月30日,四川省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29692个重建项目已完工29300个,占重建任务的98.68%;累计完成投资8568.4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8.96%。震后三年,全省成功解决灾区近540万户城乡群众的住房问题。规划重建的3001所学校已完工2978所,1362个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项目已完工1359个,还布局建成了一批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集贸市场等民生设施。一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相继建成,交通恢复重建项目完成投资1186.6亿元,占规划投资的97.3%;完成干线公路4625公里,占规划总里程的95.4%;完成农村公路28077公里,占规划总里程的96.7%。水利重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3.2亿元,占规划投资的98.4%。电源、电网、煤炭、油气等重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1.12亿元,占规划投资的96.9%。产业恢复重建方面,纳入规划的2440户规模以上受损工业企业有2436家恢复生产,需重建迁建的171个工业企业已完成重建迁建170家。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方面,38个重点城镇建设全部形成主体功能,需恢复重建的366.2公里城镇道路全部完工,37座城镇水厂(供水站)全部完工,39个乡村供水工程基本建成,灾区农村661.7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通报》中一系列宏观层面的统计数据,使我们对灾区重建工作的进展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但灾区重建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帮助灾区居民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这些大规模的投入和工程实施,对灾区居民的实际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恢复情况如何?他们又如何看待和评价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来自灾区家户和居民层面的微观数据。

  为真实了解灾后重建三年以来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灾区重建恢复情况,2011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受科技部委托,在汶川地震灾区开展了“汶川地震灾区居民重建情况监测调查”。此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抽取的灾区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目标是全面了解灾区群众震后三年来生产、生活的恢复情况,调查内容覆盖了住房及基础设施、基本人口学信息、教育、医疗健康、劳动就业、农业生产、家庭经营、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社会态度与评价等多个方面,力求准确、生动、全面地描绘灾区居民的生活、生产图景和社会心态。实地调查工作于7月5日至8月10日期间展开,调查区域覆盖了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和阿坝藏族自治州的30个受灾县(市、区) ;其中,极重灾县(市、区)11个,重灾县(市、区)19个。最后一共调查了195个社区(村、居委会、城市社区)中的4875户居民,成功访问了3841户,访问成功率为78.8%。调查结果可以推论30个受灾县(市、区)约2300万人口。

  这次调查是自2008年5·12地震发生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在灾区同样的地理范围内使用同样的抽样方法和研究工具进行的第三轮调查。2008年7月,课题组开展了“汶川地震受灾群众需求快速调查”,完成了对3652户居民的访问;2009年7月,课题组进行了“汶川地震灾区居民重建恢复情况调查”,成功访问了4037户居民。 早在2004年,课题组还在一项覆盖西部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国西部省份社会经济发展监测研究调查”中,对四川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的4400户居民进行过一次生活状况调查,其抽样方法和调查内容与这三次调查也比较接近。这样,我们就获取了灾区在震前常态时期、震后一个月、震后一年和震后三年这样4个时间点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描绘和理解灾区居民恢复重建的动态过程。下面我们将从住房和居住条件、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健康和医疗服务、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社会资本以及社会心态重建等几个方面,描述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恢复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住房和居住条件恢复

  住房重建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首要任务。《通报》数据显示,震后三年四川省成功解决了灾区近540万户城乡群众的住房问题,震后一年完成364万户震损住房修复加固,震后一年半完成150万户农房重建,震后两年基本完成26万套城镇住房重建。我们2011年的调查数据也显示,灾区住房重建工作基本完成,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居住在永久性住房中,居住条件比震前明显改善,农村地区改善尤为明显。与此同时,调查也发现了住房重建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

  灾区住房重建多种方式并举,已经基本完成重建任务

  2011年调查结果显示,灾区79.8%的农村家庭、62.8%的城镇家庭的住房进行了恢复重建。重建方式多种多样,具体有修复加固原住房、重建新住房、购买安居房或经济适用房、购买商品房、租廉租房等。采取何种方式,因居民受灾程度、居住地区等情况而异。农村地区以新建(买)为主,41.2%的家庭采用了这种方式;其次,是加固修复原住房(38.6%)。城镇地区则以加固修复原住房为主(47.2%),新建住房为辅(仅15.6%)。

  多样化的重建方式保证了灾区住房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截至2011年7月,99.4%的灾区居民已经居住在永久性住房中。对比2008年和2009年的情况,可以看到灾后永久性住房重建进展迅速,已经达到了保证居民“安居”的目标(图1)。

  政府在住房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能够吸纳居民积极参与重建工作

  政府在住房重建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提供重建资助。在加固修复原住房的家庭中,80%的家庭获得了政府补贴,户均补贴额度约3000元;在新建住房家庭中,81%获得了政府补贴,户均补贴额度约2.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在大力支持住房重建工作的同时,还特别注意了保证居民的自主性的问题。在选址、施工方案(图纸)和施工方式的选择方面,灾区居民均扮演着主导性的角色。加固修复原住房的家庭中,由居民自己决定方案和施工方式的占了89.1%。新建住房的家庭中,完全由居民自己决定选址、方案和施工方式的占58.1%,由政府统一选址、统一确定方案/图纸并统一组织施工的占14.6%,双方共同决定的占27.3%。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