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比武击败老公的中国女军官 在深山里当水兵13年

2012年01月09日 16:2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著名作家冰心说:“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在蔚蓝色的海防技术战线,就活跃着这样一群真诚、善良、美丽的女科技干部,她们从不相信“战争让女人走开”,用果敢和智慧、青春与执着支撑着热爱的海防事业,以战斗的姿态书写着壮美的军旅人生。

  黄洪芳:清水芙蓉胜须眉

  谈起多年前那场专业技术大比武,许多人至今仍然记忆犹新:隆冬时节,燕山脚下,海司某技术局训练中心,数十双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前头戴耳机的一男一女两名海军军官。只见他们屏气凝神,手指如飞梭般快速敲击键盘,电脑上迅即出现一组组数据代码。“报告,完成!”二人几乎是同时放下耳机举手示意。裁判经过一番审核后当场裁决,“第二名,杨民,正确率97%。第一名,黄洪芳,正确率100%!”只见女军官笑了,朝男军官俏皮地一抱拳:“承让了,老公!”

  当年那个“巾帼不让须眉”,在比武场上与自己丈夫一较高下的女军官,就是该局某部副译审,四川妹子黄洪芳。

  13年前,黄洪芳从兰州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深山里的水兵。在外企当白领的昔日同窗笑话她:“看不见海,上不了舰,还叫海军?”她在日记里默默写下:这里没有期望中的战舰,也没有梦中的海洋,艰苦、枯燥是代名词,但是在这里,我看到了对海防事业无限忠诚的一群共和国军人,既然选择了,就无怨无悔!

  “战争不同情弱者,战场不承认性别。不在平时下苦功,就可能在瞬息万变的未来海战场上惨遭淘汰!”这是黄洪芳常说的话。今年已经38岁的黄洪芳,至今依然奋战在24小时战备值班的岗位。黄洪芳以川妹子特有的拼劲高标准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积累100余万字的业务资料,10余篇学术论文在军内期刊上发表,成为远近闻名的技术大拿。

  无形战线,无名英雄,无私奉献,无尚光荣。面前的路注定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但是黄洪芳却依然在这条路上倔强前行……

  张雪莉:军中百合吐芳华

  张雪莉皮肤黑黑的,瘦瘦的,小小的,初次见面的人很难把她同高洁的百合联系起来。可是领导和同志们都说:“她就是我们心中的Lily,军中百合花!”

  训练室内,她滔滔不绝,孜孜不倦地为几十名新学员传授专业知识;工作房里,她不眠不休,不放过任何情况的蛛丝马迹;春节元旦,她总是第一个要求留队值班,立功受奖,她却把其他战友推到前台,自己坐在下面使劲儿鼓掌……

  终于知道她为什么被称作百合花,高尚、纯洁、善良,走到哪里,就把春天带到哪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经过10多年的砺练,张雪莉利用自身所长,先后把8批102名新学员由璞玉雕琢成器。由于近年来部队岗位需求增大,许多非科班出身的学员源源不断补充到张雪莉所在科室。为使不同基础的新学员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张雪莉创造性发明了“分级递进式”训练法,避免了以往的“一锅煮”、“一刀切”。经她手培养的学员,均比同批其他学员提前三个月“放单飞”。她也被总参谋部评为“全军训练工作先进个人”。

  张丽萍:敢为人先的花木兰

  这是一段精彩纷呈的军旅人生:

  25岁被评为“全军优秀团员”,先进事迹登上《解放军报》;26岁在1000多名干部中脱颖而出,作为基层代表参加海军第十次党代会;32岁评上高级职称,成为全单位最年轻的业务负责人……

  命运之神似乎特别眷顾眼前这位高挑清丽的女军人,她就是海司某技术局某部副译审张丽萍。

  “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这是张丽萍入伍后给自己定下的规矩。12年来,在组织安排下,她先后更换了6个工作岗位,无一例外都是24小时值班,无休止的听、抄、记,绷紧的神经一刻也得不到放松,即便在怀孕期间,她也没有要求一天照顾。

  2011年9月的一天,连续几天被一项学术难题困扰的张丽萍突然记起曾在某本学术杂志中看到过相关报道,忙跑回办公室,搬出文件柜里积累了一尺多厚的“存货”,放在地上细细查找。“太好了,找到了!”由于专注和兴奋,张丽萍欢呼着猛一起身,一下子撞在敞开的铁皮文件柜门上,锋利的柜角瞬时划破了她的眉骨,血顺着脸颊流下来。至今,她的脸上还留着一道“美丽”的疤痕。“张丽萍这股敢为人先、敢打硬仗的拼劲儿,我们男同胞就一个字儿!服!”张丽萍的科领导感慨地说。

  王俊卿:信息沙场“女尖兵”

  凌晨3点45分,海司某技术局信息化技术中心,一扇窗户透出忽明忽暗、不断闪烁的微光。工程师王俊卿静静坐在电脑前,程序代码如行云流水般从屏幕上滑过。

  对于曾经对信息安全领域一无所知、完全靠自己艰难摸索的自动化专业硕士生王俊卿来说,这样不眠不休的夜晚她已经度过了数百个。可在2005年,刚刚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王俊卿还没能领会到这句话的真谛。呼吸惯了地方大学自由空气的她极不适应部队“直线加方块”的“制式”生活。她要守着每月区区1000元工资,在一个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岗位上浪费生命。

  走?还是留?王俊卿内心挣扎着。 “年轻的战士渴望建立功勋,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在她的日记里,王俊卿对自己的未来第一次有了明确的答案。

  对信息安全一窍不通?从头学起!王俊卿如同一部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不知疲倦地运转起来。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同事学习。她查阅资料、调试编写、测试修改、冥思苦想,整天奔波于资料室与工作房之间,在与鼠标、键盘、数字、代码的对话中享受无穷乐趣。从理论到实践、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一个网络空间领域的崭新天地在她面前豁然开朗。不久,王俊卿就通过骄人的成绩证明了自己。

  李艳:“北京大妞”的军营快乐生活

  李艳,海司某技术局某部台位值班员。1984年生人,地地道道的“北京大妞”,办起事来风风火火,活像个“假”小子。

  李艳这个人啊,整天没心没肺的!认识李艳的人都说李艳“疯”,疯到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凌晨3到7”的班儿,她争着抢着要去上。人人都说李艳“傻”,单位离家才几十公里,非要大年三十儿留在部队值班,硬是连续5年没回去过春节。

  对此,李艳用一句话来作答:“我热爱,我奉献,我快乐!”

  此时,那些刚才还说李艳“既疯又傻”的领导和战友们,眼神中却流露出满满的钦佩和赞许。

  2010年,单位新投入测试一个项目,需要收集整理海量数据为技术改进提供依据,工作枯燥而繁琐,而且完全是“为别人做嫁衣裳”。对此,李艳却认为:技术保障工作犹如环环相扣的链条,时刻需要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能只计较个人得失。

  前不久,胆大心细、经验丰富、奉献意识强的李艳又被领导“点将”,奔赴云贵高原的兄弟单位执行长达半年的会战任务。对于工作,她一天没拉下,可是每天白天组织锻炼身体,她却时不时会偷个小懒儿:“姑娘大了,也爱美了。晒得太黑怕以后嫁不出去了!”

  这就是李艳和她快乐的军营生活。(郭瑾璇 肖 强 肖祥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金志】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