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长市农委借培训名义敛财 半天收费三四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安徽天长市农委借培训名义敛财 半天收费三四百
2009年05月07日 11:36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前有听众向中国之声反映,安徽天长市最近四年来每年都在假借培训班的名义向农药、种子的经销商胡乱收费用,培训只有半天,费用却高达三四百元。记者调查发现,经销商交钱参加这种培训课并非自愿,而当地农委却没能拿出令人信服的收费依据。

  6日上午,在安徽省天长市党校,能容纳300多人的报告厅坐满了人,当地农委组织的农药经营人员培训班正在授课。

  一位自称姓陈的经营户告诉记者,算上今年2月份举行的种子经营人员培训班,天长市今年共举办了两期培训班。

  该经营户说,“农药今年没变,还是300,种子今年少了,收了400元,去年我们交了500好像连中午饭都没有捞到吃。 ”

  记者看到,经销商拿的收据上盖着“天长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的财务专用章,收取的费用是300元,收费名目是资料、培训和伙食费,收据则是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天长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队长朱剑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今年的确收过两笔培训费。

  记者:那咱们这个培训收费是怎么收费的,一年几次?

  朱剑鸣:一年是农药一次,种子一次。

  记者:就是一年培训两次,种子收多少钱呀?

  朱剑鸣:300。

  记者:农药呢?

  朱剑鸣:也是300元。

  但是记者在一位经销商的收据上看到,种子的收费标准是400元、而不是300元。朱剑鸣说,有关培训费目前已经收取了四年,天长市农委主任何开银说,目前许多农药、种子经销商的文化素质不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何开银说,“实际上我们的经营户300多个,90%以上搞不懂技术,按道理讲不能经营种子,所以每年搞一次培训,对农民有好处。”

  天长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队长朱剑鸣表示,培训后还要进行严格的考试,以检验培训的效果。

  记者:考试怎么考呀,是开卷还是闭卷?

  朱剑鸣:是闭卷。

  记者:闭卷是每个人只能自己答自己的题?

  朱剑鸣:对。

  但是,经营户们向记者反映,这些培训根本就起不到培训的作用。

  昨天下午,在天长市党校报告厅的考试现场记者发现,考试完全是走过场。考场的门自始至终敞开着,门口没有任何人把守,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出入,记者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便进入了考场,监考人员还给记者发了一份试卷,所有的考试者都是随随便便地拿着培训材料走进考场,并当着农委监考人的面在材料中寻找考试答案,除了一两道题外,都可以在培训材料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天长市农委主任何开银承认,这样的培训课意义不大。他说,“搞了以后究竟效果好不好呢,没多大效果,因为绝大部分经营户没有文化。”

  同时一些农资经销商认为,培训一上午每人就收300块钱显然有些多。一位姓陈德经销商表示,“一个笔记本,一个笔,10块钱,满打满算,中午午餐,实际上午餐时很差的,我们算他50,那一个人开支就是60元,那农委就赚了240元。”

  天长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副队长朱璋林解释说,那240元是专家讲课的课时费,是有依据的。

  朱璋林所说的依据是天长市物价局06年出台的规定,记者看到这一规定写的比较简单,只笼统的在培训费收费标准下注明60元,培训多长时间收费60元则没有注明,朱璋林的解释是,1小时专家授课收费标准是60元,按照至少300人听课计算的话,专家一上午的课时费就需要7万2千块钱。据农委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当时至少有350人在现场参与培训,照这一数字计算,课时费不止7万2,另外据参与培训的经销商告诉记者,朱璋林所说的几位专家都是天长市农委的负责人。

  天长市农委主任何开银解释说,这两笔培训费是农资经销商自愿交的,但是,据经销商反映,交钱参加这样的培训课,他们并不是出于自愿:

  记者:如果你们不培训会怎么样?

  经销商:就会取消我们卖农药的资格。

  记者为此采访了天长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队长朱剑鸣。

  记者:咱们每年都得参加培训,不参加就不给营业资格?

  朱剑鸣:这是国家工商管理条例有这个规定的。

  记者:那是不是每年都要进行培训?

  朱剑鸣:是每年都要进行培训。

  有关两笔培训费的收费依据,除了天长市物价局的令人琢磨不透的培训费收费标准外,安徽天长市农委主任何开银没有拿出其他的收费依据:“你也不用采访了记者,如果你认为不合理我们就把钱退回去,这样你弄到媒体上去有损于我们政府的形象呀。”

  有关这一事件的最新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给予关注。(记者梁兴旺)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