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半世纪圆一梦 南水北调彰显强盛国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中国60年:半世纪圆一梦 南水北调彰显强盛国力
2009年08月23日 09: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湖北丹江口市着力加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生态环保建设,使群山环抱、碧波荡漾浩渺的丹江口水库呈现一派秀丽的风光,成为一道生态旅游的风景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水库,于1958年始建,1968年10月第一台机组正式发电,水域面积126万亩,总库容174.75亿立方米。现正进入大坝加高“二期工程”。中新社发 袁野 摄


 

    2008年6月25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河南南阳生态文明建设图片展”在北京开幕。图为展会展出由南阳丹江口至北京、天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整体示意图。 中新社发 邹宪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三日电 题:南水北调彰显强盛国力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与北方的严重缺水不同,中国南方地区水量相对充沛,且数千年来为洪涝灾害所苦。让南方充盈的江水滋润北方,实施南水北调,成为新中国几代领导人执著的战略构想。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壮大使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得以付诸实施。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中国中部地区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相当于向北方地区增加一条黄河。

  中国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黄淮海流域总人口四点四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百分之七点二。由于长期干旱缺水,这一地区两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九五八年八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北调为主要目的地,即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规划。“南水北调”一词首见中央正式文献。

  经过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勘测、规划和研究,二00二年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三个调水区,形成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据介绍,南水北调工程供水范围覆盖中国十三个省区。其中,东线工程向江苏、山东、安徽等三省有关地市供水。中线工程沿线经过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五省市。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六省区的缺水问题,必要时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三条调水线路互为补充,不可替代。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四百四十八亿立方米,其水量相当于向北方地区增加一条黄河。建设时间约需四十至五十年。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东、中线一期工程可研阶段总投资为两千五百四十六亿元人民币。

  “南水北调的实施,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实力的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上,都难以支撑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南水北调实现后,不仅可以使两亿多缺水的北方居民受益,还将造福子孙后代。”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对记者说。

  南水北调实现以后,将构筑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大水网格局。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和七百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增强北方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恢复和改善地下水环境,增加农业、生态用水量。

  同时,由于对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据估算,仅东、中线总体可研阶段每年可以拉动中国经济零点二至零点三个百分点。每年可增加五、六十万人就业。

  二00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南水北调河北应急水源的“水头”抵达北京。二00九年六月,北京日供水量的六成是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从河北调来的。截至二00九年七月底,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五百八十九点七亿元人民币,累计完成投资三百一十八亿元。(完)

【编辑:宋方灿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