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寄语”:有情莫被多情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法官寄语”:有情莫被多情误
2009年10月20日 08:54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区区用水、同室操戈,一拘一伤、身心俱疲;对簿公堂、已伤亲情;一朝诉讼、三番调解,年已不惑、奈皆坚拒,族中晚辈、如何效仿?和谐社会、你我共创,望止争息讼、握手言和、延续亲情!”这不是发表在文学刊物上的诗词,而是附在判决书后面的“法官寄语”。前几天,海沧区居民邱女士接到法官的判决书时,意外地读到了一段充满感情的“感言”。(10月19日《海峡导报》)

  这份“最温情的判决书”虽然发挥了一定的效率,达到了调解效果,但其作用也不宜夸大。

  判决书,是法律判决的文本。它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格式化,“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事实、证据、法理这是依法公正判决的基本要素。而“法官寄语”增加了法官个人的感情色彩,是破了法律程序的界限。法律是神圣的,不是写小说,不是演讲,不容戏说和“添加”。

  讳言人情的价值和力量是教条主义,但法律是不以人情为转移的。用事实、证据说话,以法判决,是神圣法律的使命。情可以讲,但应通过庭外调解去做工作。诸如一般的民事纠纷,法官可以通过当地调解组织,去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化解矛盾。我们倡导“理在情中”,是说思想要像盐溶于水一样,溶化到感情中去,然而,溶化不是消失。“感化”失去“教化”为引导,失去了正确思想作基石,这样的“教化”难免有“丧魂落魄”之误、“买椟还珠”之憾。

  一旦进入法律裁定程序,法律判决书必须按法律程序办事,按规范要求去做,不能掺杂法官过多个人感情。法律判决不是绘画绣花,不是诗朗诵,可以尽情发挥。

  不恰当的“人情味”,就像医生给苦口良药包上糖衣,而忘了“救死扶伤”的宗旨,忘了对症下药的章法。结果不仅没有惊醒冥顽,反而使违法犯罪者在迷途上愈走愈远。这是对神圣法律的“戏说”。有人曾对“人情感化”的教育赠以对联一副,上联是“道是有情却无情”,下联是“说来甜心不醒心”,横批是:“劝君三思”。

  因此,“最温情判决”,只可言传,不可施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