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时代需要大师 更需要大师信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燕赵晚报:时代需要大师 更需要大师信仰
2009年11月02日 17:30 来源:燕赵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十月秋风,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和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相继逝世。双星陨落,给我国科学界带来巨大损失。多年来,钱学森、贝时璋两位科学大师的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还记得今年那个炎热的夏季,当代中国两位学术泰斗任继愈、季羡林同日辞世。两位巨擘似乎刚刚离去,又有两位大家仙逝。在一个需要大师的国度,在一个大师稀缺的年代,四个月里连续四颗巨星相继陨落,痛何以堪!然而,悲痛、叹惋,都不是大师们想看到的。我们应该沿着大师的“遗志”,或幡然醒悟奋起直追,或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让中国的学术研究、科技实力能够脱胎换骨。

  说起大师的遗志,我们想到了季羡林——要说真话,不讲假话,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一句空;任继愈——不出全集、不做挂名主编,博爱为仁,无待于外;钱学森——为什么中国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贝时璋——学问要看胜似我的,生活要看不如我的……他们留下的除了沉甸甸的学术遗产,还有他们治学的认真、执着、博爱和义无反顾。当今社会之所以奢靡浮躁,就是因为缺少了大师们的那种情怀,本该严肃的学术、科研被伪饰成了弄堂里的花瓶。

  纵观当下的学术气氛,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学术研究越来越功利,几乎任何学术活动,都要与利益挂钩,学术的自身价值越来越低,很多人在名利中迷失方向。学术期刊成了商业道具,拿版面费发稿,而且还需排队等候;一些专家、学者带头剽窃,甚至还以“过度引用”、“挂名”等搪塞;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些大学毕业生不深入调查研究,用蒙混的毕业论文过关;考硕读博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学而优则仕……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近日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

  获悉钱学森、贝时璋二位科学大师逝世的消息后,很多人都非常悲痛。但光难过是没有用的,要化悲痛为力量,将大师的“遗志”发扬光大,否则我们沉痛悼念大师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痛惜大师,就应该在日后的治学、科研中摈弃掉现有的科学研究、学术创作等不端行为,传承和发扬大师们的治学精神——举重若轻、不慕虚华,诚实做人、老实为学,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用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的话说,“做学问就要立志做第一流的学者,要像上战场一样,义无反顾。富贵利禄不能动其心,艰难挫折不能乱其气。”

  时代需要大师,更需要大师信仰!(王文武)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