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经验":新型社会主义成长壮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经验":新型社会主义成长壮大
2009年12月03日 12:12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作用的日益发挥,谈论“中国经验”的学者和人士也日渐增多。如果说,30年前,国际上研究中国的多半还限于媒体记者、一般学者,那么现在,世界著名学者也越来越把自己的目光和注意力转向、甚至集中到当代中国研究和“中国经验”上。

  讨论“中国经验”首先离不开正确处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30年的关系。如果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地看待这两个30年的关系,就必须承认:前30年既为后30年打下了基础,又为后30年留下了问题。因此,既不能用后30年来否定前30年,也不能用前30年来否定后30年。用后30年来否定前30年,就是无视前30年为后30年打下了基础的一面,就是无视前30年本身取得的伟大的基础性的成就的一面;而用前30年来否定后30年,则是无视前30年为后30年留下的问题的一面,就是无视后30年本身取得的伟大的发展性的成就的一面。在这里主要涉及后30年,前30年笔者将有专文表达。

  同时。“中国经验”是一个争议很多的领域。当代中国是各种思潮的交汇点。不同的思潮对“中国经验”的看法和理解也不同。在这种背景下,我也愿意把这些年对有关中国研究、“中国经验”的一些思考和探索,较为集中系统地简述出来,求得大家的帮助和指正。有些论点以前发表过。

  那么,什么是“中国经验”呢?所谓“中国经验”,简要地说,是当代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和过程所构成的特定类型。在我看来,“中国经验”可以从本质内容、实际轨迹、推进形式、实现途径、前景瞻望等五个方面来加以考察分析。

  “中国经验”的实质内容:新型社会主义的不断成长壮大

  新型社会主义,“新”在哪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是一种利用资本主义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逐步取得对于资本主义的相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第二,它又是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正义、不断追求社会和谐、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和转型,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特点,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用世界上任何现有的发展模式都难以完全解释得通,因而形成独特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这种经验和模式,既不同于众多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经验,但是利用了它们一切先进的东西,也不同于过去那些失败的社会主义模式,但是汲取了它们的经验教训。因此,它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经验,也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中国经验”的本质内容不是别的,正是这种新型社会主义的不断成长壮大;我们要建立的新社会,正是这种新型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那么,这种新型社会主义,“新”在哪里?笔者曾经指出,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是一种利用资本主义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逐步取得对于资本主义的相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第二,它又是一种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正义、不断追求社会和谐、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并不断致力于逐步把公平正义贯彻到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各个方面的社会主义。尽管这种处在成长壮大过程中的新型社会主义,还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在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引人注目的巨大成绩,表明它是一种生气勃勃、前途无量的社会主义。2009年国庆阅兵、游行的盛典,就向全世界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一流学者都在程度不同地研究“中国经验”、“中国模式”;越来越多的的发展中国家也正在思考和参考“中国经验”、“中国模式”。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更加促进了这一趋势。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媒体、学界、政界,以至商界都在传递三种思考:一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自由市场体制的反思,二是对人为的现代风险的极端严重性及其应对的探讨,三是对“中国经验”的重新评估和进一步研究。如果说,差不多20年前,随着前苏联、东欧解体而来的是世界性的思潮“向右转”,仿佛此后真是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终结历史”的社会制度而傲视全球!那么,伴随作为资本主义本质衍生物的金融危机的展开和灾难性后果的暴露,我们又看到了一种国际性的思潮“向左转”的景观。一些过去很右的人,说出了带有明显左的甚至很左的观点。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所表现出的自信心和动员力,也更推动了对“中国经验”的重新评估和进一步研究。

  当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新型社会主义成长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他还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绝不能掉以轻心。”确实,这种社会主义的成长是与很多不发达因素联系在一起的,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走曲折的道路,作出艰巨的努力。很长的时期内,不少人还习惯于把取得的成绩归之于资本主义而把产生的问题归之于社会主义。那时,坚持这样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低潮综合症”存在的大背景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是需要勇气的。这种情况,只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有所改变。

  作为一种新型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的根本目标。关于根本目标的重要性,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在于它是广大社会成员对整个社会规范的信任和遵从的基础,是公民对整个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的信心的来源。一个有坚定正确根本目标的社会是一个前景光明的社会。而一个根本目标失范的社会,即多数社会成员对根本目标模糊不清,动摇不定,失去信心,甚至失望逆反等等,这离整个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也就不远了。一个社会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手段方式的失范——这是失范的第一阶段,因为这种失范还不足以危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绝不能听任手段方式失范的恶性膨胀,因为这会严重侵蚀广大社会成员对整个社会规范的信任和遵从,动摇公民对整个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的信心,进而演变为社会失范的第二阶段——根本目标失范。因为这意味着一个社会的根基动摇了。所以根本目标的问题,绝不是一个小问题。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