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慎提“三年大变样”之类的口号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日报:慎提“三年大变样”之类的口号
2010年02月01日 10:01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各地都在加快步伐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提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口号。其中,“三年大变样”或其他数字的“X年大变样”可能是提出地区最多,影响最大的口号之一。

  应该肯定,“大变样”口号的提出,体现了一些领导干部想干事、要干事、敢干事的魄力。但是,仔细体会和琢磨一下这个口号,总是感觉带有浓重的“大跃进”色彩。而且,为了把“三年大变样”之类的口号变成现实,有的地区把“大变样”局限于城市建筑物的大变样,集中力量进行大面积的拆除,甚至把建成只有二三十年的城市地标性建筑物也拆除了;有的地区在拆除中甚至动用一切行政手段,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导致各种矛盾激化;有的地区则因为时间的紧迫性,边拆除、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建筑物的质量难以保证;有的地区则毫无顾忌地把一些颇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真古董拆掉,再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去重新建设一些“新古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三年大变样”之类的口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首先,“大变样”是什么要变样?毫无疑问,所谓大变样,应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人们生活的总体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具体表现为城区建筑物的变化,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同时,也表现为自然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变化;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的根本性变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性变化,等等。如果把“大变样”仅仅局限于城市建筑的大变样,必然会因为其它方面的发展滞后而引发许多新的问题。

  其次,大变样有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比如三年内实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依靠一定的条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都表现为一个过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首先表现为一种文化的积淀。我们到著名城市去游览,首先感到的是这个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恰恰是通过一座座独具特色的建筑物、一个个独具匠心的街头花园来展示的;甚至路边随便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型雕塑,可能已经存在几百年了。因此,任何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城市,都不是依靠短时期的大变样来实现的。

  此外,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些东西要大变样,有些东西一定不能变样。其一,青山绿水决不能变,这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来破坏,也决不允许再走所谓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二,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决不能变,这是我们民族生存的精神基础;失去了它,我们这个民族就没有了精神纽带和凝聚力量。其三,党的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这是我们的立党之基,执政之本;决不允许任何人打着“大变样”的旗帜,损害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和确定究竟什么东西要“大变样”,什么东西要不变样;该变样的一定要尽快彻底大变样,不该变样的决不允许以任何借口去变样;积极探索如何选择和培养我们的城市文化,怎样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来展示我们的文化,怎样在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上体现我们的文化,决不能把“大变样”口号简单化、庸俗化、片面化。

  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犯错误多数是因为“左”,即抱着一腔热血,满怀热情,结果却适得其反,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都是教训。谁又能够保证,我们在“三年大变样”之类的口号下搞起来的建筑物,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后人又以“三年大变样”之类的口号来拆除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同样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考虑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阮青 作者为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