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家江泽慧谈竹业说“低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林业科学家江泽慧谈竹业说“低碳”
2010年03月08日 00: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题:林业科学家江泽慧谈竹业说“低碳”

  中新社记者 罗建文

  “低碳”是本次政协会上被委员们提及最多的话题之一,这当中就包括一直关注中国环境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江泽慧女士,“我这次书面发言的内容就涉及低碳话题。”江泽慧对中新社记者说。

  江泽慧在与记者交谈时,手中拿着一个笔记本,数页纸上写满了林业统计数据。她指出,近年来,全世界的森林面积正在逐步减少,但竹林面积却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江泽慧介绍说,竹藤是最具价值的非木质林产品,具有速生、丰产、再生能力强、用途广泛及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对改善生态、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与其它树种不同,采伐竹子不会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以竹代木,全竹利用,减少了森林采伐,顺应高效利用、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很多竹子比一般的树木具有更强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能力,对于减缓气候变暖发挥着重要作用,理应大力发展。

  目前,竹材造纸、竹质人造板技术研究成果正在得到广泛应用,用竹木制造的复合材料强度高,可替代玻璃钢,可降解,非常符合环保要求。

  出生于江苏扬州的江泽慧19岁时一心想考入北京大学哲学心理学系,但没想到后来与木材科学、森林结下40多年的不解之缘,不过她并不遗憾,“当年如果真的研究心理学,也就不会走上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作贡献的道路。”江泽慧说。

  自1956年考上当时的安徽大学林业工程专业后,江泽慧在安徽一待就是30多年。其间她和家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还被下放到安徽农村10年。上世纪70年代末,江泽慧重返安徽农业大学任教。凭借自己的勤奋,从讲师到教授,从副校长到校长,还担任过安徽省人大副主任。1996年初,江泽慧告别安徽到北京就任中国林科院院长。

  现在,江泽慧虽然不再担任行政领导,但对环保问题却关注如初,在担任政协委员后,更是建言献策,并同一批林业和生态专家踏足远行,了解考察中国林业的现状。她和专家们曾经到国内多个地区向人们讲解保护森林和湿地的重要性,让人们明白如何合理保护与开发生态资源。

  江泽慧告诉记者,中国有竹类资源500多种,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竹子产量最多、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的国家,素有“竹子王国”之称,与竹木相关的产业大有发展前景。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竹子一直怀有特殊的感情,人们爱竹、种竹、用竹、赏竹、咏竹、颂竹,世代相传,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竹文化传统。”从江泽慧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这位中国著名的木材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对竹子的喜爱。(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