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首设地方党委新闻发言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河南三门峡首设地方党委新闻发言人
2010年03月09日 09:22 来源:河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党委新闻发布会现场。  谷超风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10年1月12日,三门峡正式宣布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我国较早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地市,并因此备受各方关注。

  省内首位地方党委新闻发言人诞生

  距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将近两个月了,三门峡市委宣传部负责该项工作的同志并没有轻松下来,除了接待媒体记者的采访,“还会接到省内外兄弟地市要求提供有关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相关材料或来访、交流的电话”。之所以备受关注,缘于该市在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上的一些探索和实践,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2010年1月12日,三门峡正式宣布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尽管此前该制度已经在中央部分国家部委实行,但在地方党委这一层面,三门峡还是在无意中走在了前面,“全省首家,全国第五,北方第一家”。此前,眉山、长沙、贵阳、南京已经推出自己的党委新闻发言人。消息甫出,自然引来全国上百家媒体的关注。

  谈及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市委书记李文慧表示“并非一时跟风,也不是头脑发热,而是有着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考量”。

  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这可以看做是来自上层的一个“信号”。

  2009年12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09年度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国新办主任王晨说:“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建设,将是2010年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是明年新闻发布工作的一个亮点。”王晨此番表示,既是对中央《决定》的回应,也是对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助推。

  这些来自上层的文件和“表述”背后,实际上蕴含的是党的建设对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某种诉求,同时该诉求又紧密地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相契合。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届内都会安排一次中央全会讨论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相关“决定”,正是它们构成了“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时代背景”。

  在李文慧看来,该市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实践则形成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现实考量”。

  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新闻发言人名单,由此正式宣布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此后,新闻发言人更多地出现在对外传播的场合,并未引起公众的关注。在一定意义上,正是2003年的非典事件促使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全国“遍地开花”,政府成为该制度的施行主体。

  2005年,三门峡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李文慧毫不讳言该市在公共信息传播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义马群众工作经验”、“渑池信访评估模式”、“卢氏县委土坯房”等,都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一切让他感到,“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迫在眉睫、水到渠成”。

  2010年1月12日,三门峡宣布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宣传及新闻管理经验丰富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任战洲成为首位新闻发言人,《关于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发往所属各县(市)区委。

  新闻发布会“亮点频现”

  如果说三门峡在全国较早宣布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积极回应”的话,那么随后召开的两场新闻发布会,则以颇具分量、扎实有力的新闻内容,充分证明了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及党委新闻发布会的独特魅力。

  1月15日,适逢该市召开“两会”,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成立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也“乘势”举行,其时机的选择耐人寻味。

  首次新闻发布会的“主角”之一是朱学智,其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身份使此次发布会变得“不同寻常”。在发布会上,朱学智就该市借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在选拔、任用县级干部时采用“公开差额”、“三票制”等做法作了介绍。干部选拔和任用历来受干部群众所关注,而此前这类信息往往因为较敏感而显得相对神秘,此次三门峡以新闻发布的形式予以公开,引起与会代表的称赞和与会记者的关注。

  此外,市委、市政府两位副秘书长还在此次发布会上分别介绍了该市“2009年10件实事完成情况”和“2010年10件实事征集和确定情况”。

  2月2日,三门峡市委新闻发布会再次召开,“亮点再现”。

  此次发布会的“主角”由李俊江担任,其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的身份也同样引人注目。发布会上,李俊江通报了2009年该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其中对两年来在社会上传言较多的市交通局原局长单向东、司法局原局长黄国华等四起大案要案查处情况,进行了公开发布,社会反响异常强烈。

  彰显开明和自信

  前几年,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全国的推进和建设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争议和质疑。毋庸讳言,如今围绕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质疑同样存在。是作秀,还是务实?是信息公开,还是信息控制?

  截至目前,三门峡市各县(市)区、市委各部委(局)已推荐新闻发言人63名。据市委宣传部有关同志介绍,近段时间不断接到一些党委(党组)负责同志咨询的电话,询问到底该如何把握新闻发布的内容和尺度,有的新闻发言人还“试探”性地提出问题,以确定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不是在“走过场”。对此,该负责同志回答得很干脆:“党委新闻发布会要来实的、来真的,绝不能避实就虚,更不能搞成所谓的‘政绩宣传’。”

  有学者尖锐指出:“信息方式既是支配的潜在根源,又是解放的可能根源。”如何使新闻发言人对信息的“统一口径”不至于演变成实质上对信息的控制?在一定意义上,新闻发言人是信息公开化的产物。因此,对信息进行公开、透明是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应有之义,也是其存在的必要前提。

  如何处理党委新闻发言人与政府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上的关系?有学者指出,党委新闻发言人发布内容主要是“党务信息”和“重大决策”,而政府新闻发言人则着重于对政策落实及结果的发布,这种界定符合党政各自的职能。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建议,要对党委、政府发言人的职责范围分工作出规定,保证各自发言人不失语、不越权,实现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协调。

  2007年,国务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务信息公开及政府新闻发言人的新闻发布起到了较好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因此,有专家建议在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过程中,也应该有党委系统的相关条例或意见出台。这样能够较好地实现党委新闻发言人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上的“对接”,从而实现党政权力都能够更好地“在阳光下运行”。

  按照《意见》要求,三门峡市委新闻发言人办公室的成员由市委办公室综合科、信息科、督查室,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外宣科、网络科和市委各部委、各县(市)区党委办公室负责同志组成。李文慧要求,党委的每一次新闻发布会都要“讲真话、讲实话、动真情、动真格”,从而使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目前,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可以说刚刚起步,很多媒体称之为“试水”,而其本身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然而,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本身带来的效应却可以预期,并值得期待。本报记者 闫伊默 本报通讯员 尤黎明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