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日报:插播的“服务”和植入的“消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沈阳日报:插播的“服务”和植入的“消费”
2010年03月15日 11:14 来源:沈阳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周志千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与央视春晚明目张胆的植入广告不同,热播中的《乡村爱情故事》和《老大的幸福》多少有些遮遮掩掩,即使所谓特写镜头,也比小沈阳打扮的还要“委婉”。就这,人们,或者说消费者,仍然议论纷纷,不满意自己的“消费”被“套”。

  貌似,消费者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不再斤斤计较毒奶粉、毒豇豆等有形物质的是与非。当然,这也与今年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消费与服务”暗合。是啊,我们已经从消费货物上升到消费服务了,作为介质的广告似乎比本源更重要。

  但我以为,这只不过是在玩广告插播还是植入的游戏,不同介质同样本质。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日。中消协确定的主题为“消费与服务”。据报道,之所以确定了这个主题,除了强调消费维权工作要紧密围绕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以外,更重要的是做好“服务”:服务广大消费者、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和谐。

  别的咱不说,“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不懈动力,“服务”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这咱知道,两者相辅相成。但就现实来说,消费如影随形,好比植入广告,不知不觉中让人接受并完成任务,而服务则不然,硬邦邦一杠子插进来,生冷得很。年年“3·15”喊天天“3·15”,到头来,就一天“3·15”仍弄得虚头巴脑。央视搭了好大一台戏架子,最后亮了个所谓“潜规则”,乖乖龙的冬,哪个曝光的不早在日光浴中扑腾得欢了。

  搜罗历年“3·15”媒体专题就会发现,我们总在重复中度日如年,比如,“安全健康消费”是1999年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2005年(健康 维权)强调过,其他年份或重或轻也重复过,而如今10多年过去了,消费者抱怨最多的一句话还是 “我现在是什么都不敢吃”。这一桩桩一件件,往小里说,事关消费安全,往大里说,事关社会和谐。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之后,调结构、扩内需、促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其中“消费”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最终就是要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不用再抠搜地挨日子。所以说,“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根本还是要为消费者服务,要不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都是白扯。可惜现实中,消费者权益仍然模糊,好多“3·15”的主题都成了某年某月某一天的一个口号。

  要想让口号落实为行动,给广大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消费环境,不仅事关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更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人们之所以不愿意维权,并非个个都是“软柿子”,而是因为维权成本太高。从投诉到取证,从索赔到理赔,哪怕就是一袋装有死老鼠的瓜子,消费者也要垫付上千元的“鉴定费”,往来N遍商家、有关部门。

  很多时候,我们的制度设计并非是方便维权,而是侧重减少纠纷。但纠纷少了并不等同于消费环境好了,真正能改善消费环境的还是健全的法制。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发出了掷地有声的保证,要让我们的人民活得更有尊严。从这点来看,赋予消费者尊严,可以说是捍卫消费者权益的基本保障。这个尊严,既包含有形的消费,也包含无形的服务,两者没有主次,不是电视剧中插播广告,更不是广告中插播电视剧。而是一种“植入”的伴生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拜托,别总在消费者维权中插播 “3·15”,还是把“3·15”植入到消费生活中吧。(孙连宇)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