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靠发“狠话”拯救不了消费维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评论:靠发“狠话”拯救不了消费维权
2010年03月15日 13:49 来源:山西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每到“3·15”,总会有人痛斥那些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经营者,今年也不例外。这一回,发狠话的是中消协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武高汉,他信誓旦旦地说,要让那些‘黑心经营者’“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这是一种无法承受但又必须承受的代价。(3月14日新华社)

  “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在传统意义上,是代表着最亲近的关系,把惩罚的力度上升到这一步,乍听起来很生动,又不乏狠劲。不过,这样的狠话消协这些年说得太多,现在只会让人麻木,甚至有些腻歪。

  毕竟,这些年,消协的类似狠话实在太多,而消费者的权益依旧遭受欺诈与剥夺,比如,前些天三聚氰胺的卷土重来,绝对令人灰心之极。在这样语境下,中消协这句“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无疑就像是一句怪异的无厘头,不可能安抚消费者,反而会让人心生苍凉,然后更加反感。

  有关2009年度消费投诉热点的有这样的表述——“通讯产品投诉量虽仍居榜首”、食品安全投诉依然是焦点”、“随着卡类消费的增多,相关投诉首次跃居十大热点之列”。真是“旧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层出不断”。现在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经营者,已经不再是“从舅舅家到姥姥家”那么简单了,这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密实的网。而真正织成网的力量,显然也不只是直接经营者,其背后还关联着既得利益集团,以及相关的制度与文化。

  道理再简单不过,今天的市场存在着种种偏离公平与正义的现象,就在于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利用自身强大的话语权,已经占领了某种可以实现制度性掠夺的高地。有许多年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的问题,背后的本质其实也就在于垄断,比如,通讯、住房、交通等等行业中出现的霸王条款,现在已经成为勒在消费者脖子上的绳索,令人无法抗拒。就连作为国家利器的《反垄断法》都无法斩断种种垄断现象,消费者也只能发出无奈的长叹。

  在市场道德、政府监管与法律制度常常失灵的语境下,那句“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的狠话,只会被看作一种维权笑话。消费维权问题,说到底就是公民权利保障的一个重要表征。而所有的权利与尊严问题,最终也只能寄托于民主、法治、文明的力量不断发育生长,从根本上荡涤掉滞留与寄生在既得利益集团身上陈腐污垢,而不是总是靠那些无聊的狠话来刺激公众早已麻木的心。单士兵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