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海造地”正改变大陆版图 对生态影响尚难估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围海造地”正改变大陆版图 对生态影响尚难估计
2010年03月25日 16: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新造地运动

  中国正在用围海造地的方式开疆拓土,和拆迁相比,这种获得土地的方式,成本低、获利大

  文/汤涌 桂慧樵 李思佳

  人工岛,七星级酒店,300米高度,108层,海口千禧酒店填海工程引发了人们的争论。这个项目令人担心的,除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之外,还有迪拜出现过的人工岛下沉问题。其实在这个吸引眼球的奢华项目规划设计之前,中国已经在大幅度地开发自己的蓝色领土了。

  自从2003年以来,中国的围海造地运动正在以数倍于过去的速度高速发展。2003年的围海面积是2123公顷,2004年则达到了5352公顷,2005年以后每年围海的面积都超过1万公顷,相当于这几年每年中国都新增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

  直到今天仍有人“围海造田”“屯垦”这样的词语来描绘这些工程项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确实曾经试图利用海滩来发展种植业,比如1966年广东汕头的牛田洋,包括李肇星在内的大学生、解放军官兵和年轻干部曾经在这片海滩上围垦种植水稻,奇迹般地出现了1190斤的亩产,但1969年台风登陆时,553名学生和战士为保护大堤而英勇牺牲。现在的牛田洋仍是水产养殖场,海滩就是海滩,人们不尊重自然规律而努力改变它的做法只能宣告失败。

  和过去战天斗地的革命队伍相比,今天的围海造地运动带着一种资本的气质,紧张、冲动的资本吞下海面和浅滩,在短短几年之内把它们变成港口、机场、工厂、酒店和濒海豪宅。

  为资本作为最佳注脚的填海工程——迪拜棕榈岛,这个耗资140亿美元打造而成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也随着迪拜危机的影响,成为世界瞩目的烂尾工程。

  填海运动正在改变着大陆的版图,而它对生态造成的影响至今尚未引起关注。

  向大海要地

  2003年以来的高速围海造地并非偶然,尽管有着18000公里的海岸线,中国却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一个农耕民族。温家宝是中国第一个籍贯为沿海地区的国务院总理,在他的任期内,海洋开发热火朝天。

  2003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当年1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2004年,他又把“重视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写进了该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向大海要地是中国的传统。根据记载,中国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就已经在进行沿海开发,沿海地区人口逐渐增长,土地不够了,就去围海造地。不仅是在中国,在荷兰、日本、韩国、英国、阿联酋等国家都在向大海要地。

  虽然围海造地并非开发海洋资源的一切,围海造地还是成了沿海各省所热衷的一种开发方式,2003年以来,沿海各省全部有着不同规模的围海造地工程。

  造地的原因各自不同,上海、广东是苦于地少地贵,造地的成本要远远低于拆迁成本;而山东潍坊是准备建海上新城,创建物流中心;温州的一个造地项目则是希望像青岛人那样拥有更漂亮的景观大海。更为常见的是企业进行的小规模填海,也许就是要一个小码头,一片海域就消失了。

  许多围海造地工程背后是利益的推动,一篇发表于2007年的推荐股票文章很清晰地解释了“胜利股份”是怎样增值几十亿的:初始投资仅3500万元开发的青岛港四方港区填海造地项目近期取得较大进展,截至一季度末,已陆续形成新增陆地177.45万平方米,海岸线长度约2200米,并已取得了土地使用权证,具备了转让条件。……公司三期围海填地总面积将高达260万平方米,由于目前青岛的工业用地均价在40万元/亩左右,港口用地还要升水50%~100%,因此公司的新陆域土地价值高达数十亿元,另外,青岛沿海的楼盘每平方米价格在2万元左右,一旦进行商业开发,将有望为公司创造数以百亿计的商机……

  围海造地要支付海域使用金,国家海洋总局把各地的海域分为6等,在上海宝山、浦东这些一等海域进行建筑用填海大概要支付180万/公顷的使用金,在填海之后,还要找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证。尽管如此,考虑到上海、青岛等城市的房价和拆迁造成的巨大成本,填海仍然是容易获利的工程项目。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