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汉化与尊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清朝的汉化与尊孔

2010年09月01日 14:58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清朝以一个较小的民族,来统治地方大、人数多的汉族,确实不容易。它的最早几代皇帝,要做的各方面事情很多。《清朝野史大观》里面那一则文字也已概括得很好。不过仍可以集中一下,补充一些,那么,有这样几个大的方面:

  第一,高压手段。除了初入关时必定有军事行为之外,仍然有残酷的镇压,例如为了推行薙发而进行屠城(江阴、嘉定)。

  第二,另一方式的高压:文字狱。清代的文字狱很多,凡是被认为对满清不敬的,也可以兴大狱。例如戴名世《南山集》案。桐城方孝标的著作中有一些对清朝的批评,戴名世在文集《南山集》中引用,结果戴名世处斩,方孝标已死,也要戮尸。此案牵连数百人。又如查嗣庭试题案。考官查嗣庭出试题“维民所止”。被认为“维”、“止”二字是把“雍正”去了头。查嗣庭在狱中瘐死,仍戮尸枭首示众。

  第三,用汉人。事实上不用汉人,无法管治这么大的国家。顺治曾经特地批示:“朕自亲政以来,但见满臣奏事”,要求“嗣凡章疏,满汉侍郎、卿以上会同奏进”,强调“大小臣工,皆朕腹心”。后来更用种种办法,把民间英才、博学之士,网罗去为朝廷做事。

  第四,在生活上,用种种行动,消除隔膜,如举办千岁宴。

  第五,尊重汉文化,重点是尊孔子,用儒学。

  这第五点,其实是主要的一点。尊重汉文化,是一个层次,汉文化中又以儒学与孔子为重点,这是更深入的层次。满族的文化落后于汉族,进入到汉族地区,很自然地要从各方面学习与吸取汉文化,这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如果只是学点汉语、汉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那自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是要在根本精神上抓重点,那才真正能拉近满汉之间距离。这个根本精神,就是汉文化的中心思想。一套已经奉行千百年的儒家学说,一位为人们敬仰的孔子。

  几位早期的清代皇帝,在这一点上都抓得很紧,说明他们有深入的认识。

  康熙二十三年冬天,他到曲阜,在这孔子故里,他认真忙碌了尊孔的一天。《圣祖本纪二》记:“……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至诗礼堂,讲易经。上大成殿,瞻先师像,观礼器。至圣迹殿,览图书。至杏坛,观植桧。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顾问鲁壁遗迹,……诣孔林墓前酹酒。书万世师表额。……”

  这是具体做了一件件事的记录。在大成门,以皇帝行九叩礼,就不容易。是不是只在形式上这样做呢?但我们可以相信康熙从内心诚意地这样做。因为当他这样做的时候,无数的汉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就觉得彼此亲近了。

  抓住了尊孔这一个要点,其它的具体措施,如开科取士、征邀学者等等,就都可以自然而然地推行了,因为那都是在孔学的披覆之下。

  清朝又武又文的措施,是两种互相矛盾的做法,在矛盾中,终于以推崇儒学、孔子作为主导。顺治、康熙、乾隆等帝都有这见识。也终于稳定了统治。这是事实。也有人说,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结果,就是汉化了。这也是事实。

  (摘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吴羊璧)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