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历史漩涡里的一代重臣:李鸿章

2010年12月30日 16:09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书名:《李鸿章和晩清四十年》

  作者:雷颐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1月

  多年前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引起不少争议,戏中慈禧太后、李鸿章的人性化形象和一贯深入民心的贪婪狠毒、卖国求荣、千夫所指的罪人形象相去甚远。特别是李鸿章,戏里江河日下的晩清帝国,也就只有这么一位重臣在风雨动荡中做大事。

  梁启超曾言:“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才识兼备的李鸿章在落日帝国里,却是一生秋风糊裱匠。

  晩清另一重臣曾国藩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曾国藩家书》,李鸿章除了落得个千古骂名,还留下甚么?

  李鸿章从1862年出任江苏巡抚至1901年去世,四十年来所上奏折数量庞大,这些奏折旣反映历史,也反映李鸿章的一生。曾国藩曾言:“少荃天资于公牍最近,所拟奏咨函批,皆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靑出于蓝,亦未可知。”李鸿章的写奏折本领是有名的,在任曾国藩幕僚期间已出手不凡,有历史学者认为李鸿章写奏折的一杆笔比曾国藩还要厉害。

  《李鸿章和晩清四十年》便是一部点评李鸿章奏折的书。

  “他的精于权谋与‘写奏折’的本事,在其奏折中反映得淋漓尽致。在不少有关国家大政及一些与他本人利益相关的事情上,他与朝廷的主张并不一致,但多数情况下,他却能迂回曲折达到目的,并在奏折中列举种种理由说服朝廷,使其不能不或不得不接受自己的主张。”(第3页)

  作者雷頣在序中说,透过点评、硏究这些奏折,可分析“隐藏其后的具奏者的眞实意图、见识、水平,甚至其脾性才情。”

  这书和《三国演义》一样,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感受。我看这书,爱那几则有关洋务给总理衙门的信函:《论幼童出洋肄业》(与曾国藩联署致总理衙门函)、《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论试办轮船招商局》(致总理衙门函)、《妥议铁路事宜折》等等。李鸿章是洋务运动核心人物,他总是“遇到红灯绕道走”,从未停过迂回曲折地引进西方科技。如修铁路,摇旗二十年仍得不到朝廷首肯,后借“海军衙门”的成立,才得以一圆建铁路之愿。

  “伏思中国生民之初,九州岛岛万国自为风气,虽数百里之内,有隔阂不相通者。圣人旣作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无不有铁路以导其先……征调则旦夕可达,消息则呼吸相通……查中国要道,南路宜修两条。一由清江经山东,一由汉口经河南,俱达京师。北路二条宜由京师东通奉天,西通甘肃。诚得此四路以为根本,则傍路繁要之区,虽相去或数百里,而地段较短,需费较省,即招商集股,亦与情所乐就……”(第232页)

  李鸿章在《妥议铁路事宜折》从国际形势,及至本国军事防卫、通商、运输、民生、邮政、招商轮船等方面力陈修建铁路之“九利”,当时朝野上下对修铁争议激烈(远甚于近今香港的高铁之争),虽则清皇朝逼于保守派的强大压力,一度“铁路不宜开”,但今天看来,李鸿章当日的主张高瞻远瞩,其南北四路的修铁路格局更具时代意义,哪怕放于今天,仍未落伍。

  (摘自《澳门日报》 文/说书人)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