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回家过年:心理自我疗伤过程

2011年01月30日 16:17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到年关,几乎所有城市人都会对着老家犯花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科研人员说:回乡过年是城市人实行“自我疗伤”的一种选择。城市化给现代人带来了一箩筐的压力。“如果人们对基本的生存都感到压力,身体就会产生更多的皮质醇,海马组织也会萎缩,从而有可能阻碍记忆的形成。”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科研人员说。

  回家过年,除了享受亲人、老乡们那些掏心窝子的甜言蜜语的“话疗”外,就是希望老家的山水给自己一点心灵的拯救。回到老家,看看天然的树、野生的草、低矮的房,和没有拥挤、嘈杂、急躁的乡村零距离接触,人仿佛一下子就回到无忧无虑的年代,一颗好高骛远的心很快也能静下来……而这些早已被心理学认为对人的心理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所以说,回家过年也是一种“自我疗伤”。

  过年莫让心理病缠身

  春节来临,万家团聚。每当此时,人们都希望全家人能够喜气洋洋地放松几天,同时也尽享天伦之乐。可是从历年的情况来看,总有人因不注意节日期间的保健而导致身心疾病。近年来,各种心理疾病的患病人数呈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因此,在节日期间,更需防范“春节心理病”。

  节日心理失调症

  近两年,春节一般都放七天假,人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日子探亲访友、交流沟通、娱乐休镕。不过,对于一些平时在高度紧张状况下工作的人群而言,这倒未必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许多人并不是很适应清镕的生活。尤其是外企、私企的白领们,他们一旦停下来无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现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节日心理综合症”或“节日心理失调症”。

  对于这种心理失调症,人们应该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尽量松弛自己平时那种高度紧张的思维运作模式,真正给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个假。在春节的长假里,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听听音乐、读本好书……都是很好的休镕方式,可以使人们的应激心理状态从高度紧张的模式中慢慢放松下来。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但应当会工作,更应当会生活。

  放纵心理应克服

  暴饮、暴食、暴玩等放纵行为,常常促使人们不顾健康、透支体力,甚至造成乐极生悲。例如在节日期间胡吃海塞、过量饮酒、日夜搓麻将等,不仅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还会使人因过度疲劳而发生虚脱、昏倒等现象。这样将会使本应喜庆的节日气氛蒙上阴影,不但影响当事人自己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全家人的过节心情。因此,人们在春节期间应该努力克服上述放纵心理,在酒桌上尽量做到应酬适度,在饮食中要特别注意荤素搭配,外出游玩时注意适当休息。这样有利于防止产生“春节心理病”。

  不能回家如何排除寂寞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每到春节,无论千山万水都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围坐在一起共话家常,但也有一些人,在别人举家欢乐的时候,只能一个人留在当地。他们应该如何排除心中的寂寞呢?心理专家表示,如果不能回到父母身边,要多给父母打电话,聊聊家常;多逛商场购物,让自己和自己的家更新换貌,调整自己的情绪;选择一项自己的爱好打发自己的时间。总之,给自己找点事做,平息自己内心的失衡。

  旅游精神综合征

  现在,不少市民都选择外出旅游来度过春节。但也有人在外出时,会出现失眠、胸闷、精神紧张等症状;有些人会因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轮船而突然产生严重的精神障碍,有时甚至会因当事人失去自控而发生跳车、跳船等自杀事件。心理学上将之称为“旅游精神综合征”。

  产生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有些人外出旅游时不注意自我保护,身心过度疲劳,或所处环境过于恶劣又得不到及时的调整所致。

  因此,春节出游者应注意外出时的自我保护与调适,比如不要把旅游行程安排得过满,以免使自己过于紧张;注意及时休息,及时补充体能;易失眠者应该在睡前喝些牛奶等健睡品;充分利用旅馆的条件多洗热水澡;长时间乘坐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时,应每隔一两个小时便在车厢里或甲板上来回走动一段时间,活动活动筋骨、做做深呼吸,以减轻旅途带来的身心疲劳。另外,出游时随身带些镇定药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年老体弱者,最好不要做远距离的长途旅行。

  (摘自《香港商报》)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