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水牛默默地上路

2011年01月30日 16:46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黄牛拉车、水牛耕田是曾经在我们记忆中出现过的村野图像。犹记童年时,常见赶牛人总要扬起长鞭往牛身上抽打,迫使牛干活情景。

  随着时代进步与生活水平提高,牛车首先消失了,耕田也已经机械化。黄牛水牛成群结队在草地上啮草,态度优游自得,它们何曾梦过祖先曾经是在鞭影下挣扎生存!

  没想在风之乡的东马沙巴州又见水牛,而且成为油棕园里的得力助手──主人不必扬鞭,不必叱喝,水牛默默地拉着一车又一车油棕,在纵横交错的泥路上跶跶缓步,驯服得像一头绵羊。

  从前车斗是以木板制成的,现在用厚铁板,加上满车斗熟透的油棕果,沉甸甸的架在牛背上,可是水牛却可以轻轻松松地上路。

  那天上司带领我们参观附近油棕园,体验用牛车运输棕果的实际情况,为我们园里将来果实的运作铺路。公司开垦初期,把目标锁定栽培可可,因为那时可可的市场正处于天价,当我们回转头来向油棕挤眉弄眼,邻近的园丘早已采果建厂了。所以,水牛代替黄牛在油棕园里拉车,运送棕果,对我们倒还是桩新鲜事,个个都争着一睹“风采”。

  上司与对方联络好,我们一到园里就被安排去采集区。只见一辆牛车停在泥路上,工人用尖扛把棕果掷上车斗,站在前面的水牛一动不动,彷佛善解人意地等候差使;棕果逐渐增加,水牛颈上的轭也随之沉重,但健壮的牠仍然沉着伫立,毫无抗意。

  采果工人四人一组,分割果(从树上割下)、搬果(移到路旁)、起果(掷上车斗)等程序。路边的棕果起完后,忽然工人一声“Jalan”(起步),水牛即刻跶跶地拉动车斗向前走,走到路边出现一堆棕果,牠又自动停下,让主人起货。这个不需口令的举措,看得我们啧啧称奇。

  为了方便运输与采果,园丘的泥路都是交错纵横、四通八达的。水牛把车斗拉到交叉路口,听到主人又来一个口令:“Kiri”(左转)!

  跟着,水牛向路口左边转去。这时候,我们真的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牛解人意,能够理解“行”、“停”已经极不简单,尚有辨别“左”、“右”的能力,不得不教人惊叹—有时连我们都左右难分、黑白莫辨。

  风之乡因土质缺乏石子,造路困难,所以很多油棕园都采用轻便的牛车运输棕果。州政府为了供应牛只给园丘,分别在各地设立了水牛驯练中心,由专家把水牛驯练到懂得辨别方向,听懂口令,可以驯服任听使唤才卖给园丘。

  通常园丘都不直接买进水牛,而代采果工人先付款,水牛投入运输服务后逐月扣除贷款。来到园丘,水牛即成为工友每天生活上的搭档了。我们最有兴趣的事,是水牛运输所得。原来水牛与工友属于收获组(harvesting team),大家同工同酬,牛主一天获得两份薪酬。水牛既不会罢工,也不懂得要求加薪,同时吃的又是青草,只会默默地工作──每天拉动牛车运送棕果上路,可算是最伟大园丘工人!

  远了,童年里的牛车。再见牛车,主人改以温和的口令代替了鞭子,这使我想起,不只有智慧的人类可以用教育感化,动物也能!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冰谷)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