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港媒倡效“海啸警报”建国际“辐射预警机制”

2011年03月30日 11: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港媒倡效“海啸警报”建国际“辐射预警机制”

视频:北京及中国沿海区官民冷静应对核辐射影响  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330 香港《星岛日报》30日发表社论说,早几年南亚海啸,催生了太平洋一带建立跨国界海啸警报系统,在今次日本地震海啸发挥了作用,日本以外的地方避免了大量人命损失。福岛事故显示辐射污染有如空气污染无国界,各国同样需要设立跨境辐射污染预警机制。

文章摘要如下:

日本福岛核电厂泄漏出辐射尘。由于经过长时间的稀释,第一批来港的辐射尘对港人健康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仍然值得当局提高警惕。

天文台29日公布,在刚过去的星期六、日两天,在空气样本中测量出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核素碘131。有议员批评当局发放讯息迟缓。公众很容易由此推论,担心“迟报”会令市民赶不及防灾。

这种感觉涉及天文台在测量空气辐射方面的两个层面工作,即监测空气整体辐射水平,以及具体验证分辨何种辐射物含量异常。

当年因应大亚湾核电站的启用,天文台建立了全港辐射水平监测系统,要是整体水平异常,有机会超过安全标准,政府可以实时获得数据,启动应变机制。

加强透明度 减杞人忧天 

今次的情况是整体辐射水平没有显著提升,只有某一种放射物水平异常。要具体测量出这种放射物,天文台现时掌握的技术,需要较长一点的时间验证,无法做到即验即公布结果。

更深的一层疑虑,天文台除了公布实时所测量得的数据,有没有设立一套预警系统,如天气预告般让市民及早应变?

福岛核电站泄漏出来的辐射污染海陆空,港人对日本来货加强警惕,不少日本食肆生意冷清,这是普通人的正常反应。要避免大家杞人忧天,首要是加强信息透明度。

效海啸机制 设跨境预警

 

早几年南亚海啸,催生了太平洋一带建立跨国界海啸警报系统,在今次日本地震海啸发挥了作用,日本以外的地方避免了大量人命损失。福岛事故显示辐射污染有如空气污染无国界,各国同样需要设立跨境辐射污染预警机制。
分享按钮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