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台媒:大陆科技崛起或掌握东亚产业新布局制高点

2011年04月11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11日电 台湾《工商时报》9日刊出社论说,大陆产业技术已在迅速崛起中,且可能在此次日本震灾所导发的东亚产业布局重组过程里,掌握到“制高点”。因此,台湾不应再一味沉缅于“台湾产业科技领先大陆”的传统说法里,而应该有新的思维和作法。否则,再多的技术保护,也难以抵挡大陆科技崛起的竞争力。

  文章摘编如下:

  台湾经济部门日前决定,开放台湾“国营”事业以“技术入股”形式登陆投资,结果遭到反对党痛批。后者认为,此一决策,将导致台方产业技术外流大陆,并在大陆制造强力竞争者,来取代台方原有的产业。

  对于这项争议,我们并不否认“保护我方产业技术”的必要性,但也要提醒各方,大陆产业技术已在迅速崛起中,且可能在此次日本震灾所导发的东亚产业布局重组过程里,掌握到“制高点”。因此,台湾不应再一味沉缅于“台湾产业科技领先大陆”的传统说法里,而应该有新的思维和作法。否则,再多的技术保护,也难以抵挡大陆科技崛起的竞争力。

  刚好在最近,出现几个值得岛内民众重视的大陆产业科技相关信息。第一是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大陆国际专利申请数量,2010年一年数量,达到12339件,计比上年的7900件多了56%,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位居世界第4位。其中,“中兴通讯”、“华为电子”两家大陆企业的申请件数,位列全球企业的前10名内。

  第二是大陆刚通过及开始实行的“十二五规划”中,新增“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指标,并明订该项的发展目标,为自2010年的“1.7件”增加至2015年的“3.3件”,将几乎是5年倍增。第三也来自“十二五规划”,乃其中另列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要从2010年的1.8%,提高到2015年的2.2%。莫看其增幅只有0.4个百分点,反而要注意到,2015年要扩张到55.8万亿元人民币,届时2.2%的研发支出,绝对金额就是1.23万亿元。其以当前汇率计,折合台币约5.5万亿元,是台湾总预算的3倍。这将给大陆产业科技发展注入强大的动能。

  总的看来,大陆“十二五规划”所设定的产业科技(或科技产业)发展方针,殊值台湾予以高度关注。因该规划纲要所强调的“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精髓就在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其中所列的重大科技专项,包括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IC)制造技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讯、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等等。

  对此,人们当可发现,其与台湾久来持续发展的高科技产业体系,有相当大的重迭。因此,未来在大陆“十二五”产业科技发展方针逐步落实的过程中,两岸当前的科技产业交流合作生态,也会相应渐次改写。而这方面最值得关切的课题是,五年后如大陆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大量增加了,台湾应与大陆建立何种样态的竞合新模式?这个问题的层次,已高于上述的“保护台湾技术”。光保护自己的技术,并无法保证对岸的产业科技水平不会超越我们。

  更何况,在上月日本爆发严重震灾、海啸、核灾后,东亚原有的科技产业链被迫要重组,而中国在这方面的角色功能也会有所调整。换言之,被这场日本灾难所冲击到的科技产业环节,将来可能会在异地修复、还原,而在这过程中,大陆挟着新兴的庞大内需市场,会是日本产业界相当重要的合作对象,也会是产业链重新布局的落脚点之一。无论如何,中日两国未来在科技产业方面,合作关系势必越来越强化。这会使中国的科技加速提升,也将使中国逐步进入东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台湾面对这样的新局面,最佳的对策不是“技术保护”,而是“积极参与”。关于后者的实行,可以采取“双线并行”,其一是与大陆合作进行联合研发,开创新世代的科技产业,甚至双方可进而结成“科技创新伙伴”,为彼此争取最大的附加价值。其二则是集合台湾、大陆、日本三方的科技资本,组成若干大型的科技投资实体,投入东亚新科技产业链的关键性项目。上述两个取向,都可让台湾的产业科技保有持续进步的动能。而台湾的科技产业,未来能否继续长久位居国际产业链的要津,也系乎于此。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