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外报:日灾后重建为中国海外投资提供机会窗口

2011年04月21日 10: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月20日下午,一队日本自卫队队员准备投入在宫城县女川町地震海啸灾区的重建工作。日本“3·11东北大地震”已发生一月有余,灾后重建工作正逐步展开。中新社发 侯宇 摄  

  中新网4月21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1日刊出评论说,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月初宣布,日本已经转入灾后重建,这意味着巨额的现金与资金投入。基于灾害的严重性与受灾主体的多样性,日本国家与企业的海外投资很可能有一部分回流。这就给中国的外汇储备、主权财富基金、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相当不错的机会窗口。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月初宣布,日本已经转入灾后重建,这意味着巨额的现金与资金投入。此前,日本央行已经分四次注资51.8万亿日元(按照4月4日的汇率,折合6167亿美元)以增加流动性。日本政府还计划发行逾10万亿日元(折合1190亿美元)的震后重建债券以推动实体经济,最近的一次为4月7日确定发行的1万亿日元(约合119亿美元)“受灾地区支援贷款”。

  基于灾害的严重性与受灾主体的多样性,日本国家与企业的海外投资很可能有一部分回流。这就给中国的外汇储备、主权财富基金、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相当不错的机会窗口。这里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与推理,以期引起相关方面的注意。

  现在还无法统计总体损失。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损失为1000亿美元,此次为地震、海啸加上核泄漏三重灾害,损失肯定要大得多。一般认为不会少于2000亿美元,即占日本GDP的3.5%以上。日本显然没有必要从海外撤回与损失等额的投资,但撤回预计损失额一半的海外投资,用于国内的灾后重建,应该是合理的。这意味着日本可能会撤回至少10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从而给全球其他国家与企业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日本撤回资本的结构如何呢?

  根据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日本在海外的投资总额为2.9万亿美元。其中,8860亿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3800亿美元投资于中南美洲的国债,8000亿美元投资于欧洲国债(包括给爱尔兰的救援贷款融资)。其余的8340亿美元海外投资,包括购买机构债、企业债、企业股票、企业设备等。后三者属于企业海外投资。由此可以推测,日本的海外投资中,投资于国债与机构债的占80%左右,企业投资占20%左右(有的统计显示,日本海外投资中非金融类投资占12%,如果把企业债券等投资归入企业投资,按照20%计算应该是合理的)。

  日本海外投资回流的比例不确定。由于国债与机构债的流动性较强,很可能占回流资本的大头。这里暂且假定按照上述比例撤回,则日本将减少海外企业投资200亿美元,海外国债与机构债800亿美元,其中来自美国的约为350亿美元左右,来自中南美洲的约为150亿美元,来自欧洲的约为300亿美元。

  日本撤回的企业投资,很可能属于质量不错的项目,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而转让,因此,将成为各方争夺的重点,已经有海外投资计划的中国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应该抓紧机会捕捉相关信息,联系在受灾地区设有工厂的日本跨国公司(如一些IT公司与汽车公司)。为了获得日方企业的配合,中国企业在操作上也应该更为灵活,比如制定允许日本企业回购的条款。

  日本抛售的海外国债与机构债,则给中国外汇储备提供了投资机会。由于中国外汇储备中持有美国国债的比率已经够高,数额在2010年底已经达到1.16万亿美元,不宜继续增持美国国债与机构债。因此,关注的重心是日本脱手的中南美洲国债、欧洲国债与机构债。操作上,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除了自行向相关国家了解信息外,也可以与日本财务省、日本央行等单位联系。很可能,日本方面会作出积极的反馈。一个原因是:日本方面对亚洲金融合作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次的合作应该被视作中日携手推进东亚金融整合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薛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