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港刊:积弱已久港片获奖 金像奖矛盾与回归

2011年04月22日 15: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第三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将于4月17日隆重举行。

  中新网4月22日电 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刊文说,香港电影金像奖出炉,积弱已久的港产片挣扎着重整旗鼓,从得奖名单中可管中窥豹。港片内地化是大势所趋,这个趋势可导而不可抑。香港电影人的挑战,是在奔向潜力无限的内地市场与捍卫无可取代的本土特色之间,看出调和共存的可能;而不是互相倾轧,你死我活。

  文章摘编如下:

  积弱已久的港产片在重整的过程中怎样摸着石头过河和带着镣铐跳舞,以及经历多么复杂的心理挣扎,从刚颁发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可管中窥豹。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夺最佳导演及最佳女主角等6个奖项,成为今届的大赢家,反映了业界和评审对香港电影人进军内地市场持认同和鼓励的态度。

  然而香港电影人在急于向内地观众交心的同时,对港产片的本土特色仍然恋恋不舍。他们恨不得伸出自己的两只手,把内地观众和香港特色左拥右抱。难怪非常自觉地卖弄其“香港性”的低成本制作《打擂台》得到青睐,出人意表地获颁最佳电影、最佳男女配角和最佳原创电影配乐4个奖项。

  港片内地化是大势所趋,这个趋势可导而不可抑。香港电影人的挑战,是在奔向潜力无限的内地市场与捍卫无可取代的本土特色之间,看出调和共存的可能;而不是互相倾轧,你死我活。在我的新书《英雄不再——消失中的香港电影》中,我建议本地影人从九七回归到今日14年来香港电影少有的成功,而不是它普遍的失败当中,寻找启示和指引。说到底,所有香港电影都只有一个主题——香港。只有这些今日被视为“破格的成功”,才可以照明香港电影的独特性格,并提醒我们回归后香港电影以至整个城市经历了多么翻天覆地甚至惊天动地的改变和范式转移。

  如果说回归以来最成功的两部港产片分别是2002年的《无间道》(卖座逾5000万港元)与2004年的《功夫》(卖座逾6000万港元),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有异议。两片的共通点是有一种建基于香港独特文化身份与城市个性的“无法复制性”。《无间道》与《功夫》貌离而神合,殊途而同归;两者都对香港之所以是香港,即所谓“香港性”进行了令人拍案叫绝的诠释。

  《无间道》里面的刘德华徘徊于出卖与救赎、光明与黑暗和正义与邪恶之间。他最后能够化危险为机会,从万劫不复的边缘逃出生天,全因为他是一个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依归的“自利人”、“经济人”和“理性人”。反观梁朝伟饰演的警方卧底,却因为感情用事,对他的身份和选择效忠的对象有不切实际的忠诚,只有落得悲剧收场。所以,刘德华而非梁朝伟才是《无间道》的真正主角:香港人在英国150年的殖民统治下缔造了全球最富庶华人社会的经济奇迹。换句话说,刘德华与香港人的自我主义行为,皆源于一种一脉相承的内在“经济理性”。

  《无间道》是香港电影对香港人身份的沉痛反省,《功夫》却是周星驰对香港电影文化的热情拥抱和由衷歌颂。作为一个导演和电影创作人,周星驰对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粤语长片以降的香港电影的态度是:“它不但杀不了你,反而使你更强壮”。虽然《功夫》的最大投资者是索尼(哥伦比亚)公司,它却是一部不折不扣“饮香港电影奶水长大”的香港电影。影片对粤语长片、武侠小说、邵氏电影与李小龙的指涉、挪用和致敬令港人看得眉飞色舞,更难得的是,它利用这些芜杂的材料塑造了一种无所顾忌的“功夫想象力”。简言之,一如《无间道》,《功夫》是一出只能够产生于香港的破格环境的破格电影。它们在本土及海外大受欢迎,再次证明了电影虽说是商品,但同时也是艺术;而电影艺术的普遍性总要以它的地域性和特殊性为起点和基础。(林沛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