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港报:中欧合作潜力大 欧洲领导人要有战略眼光

2011年05月11日 15: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11日电 香港《文汇报》11日刊文说,建交以来,中欧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友好合作的大方向,给双方带来了巨大实惠。欧洲领导人要有战略眼光,认识到中欧合作的巨大潜力,扩大共识,互利共赢。

  文章摘编如下:

  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中欧领导人高层频繁交往,体现了双方对发展中欧关系的高度重视。中欧之间已建立了领导人会晤机制和各层面的对话机制,促进了相互了解和各个领域合作的发展。无疑,中欧扩大战略共识,克服深化发展关系的障碍,不仅符合双方共同利益,而且越来越具全球性战略意义。

  共克时艰谋发展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和欧盟都面临着克服危机带来的困难、促进经济包容性发展的艰巨使命。中国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欧盟出台了10年发展战略。在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双方要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深化各个领域的合作必不可少。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欧盟一体化建设严重受挫,在摆脱制宪危机困扰,《里斯本条约》生效之时,却受到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去年,主权债务危机又在欧盟多国爆发,给初现复苏的欧盟经济当头一棒,欧元经历了严峻的信任危机。尽管欧盟此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欧盟基本稳住了阵脚,但经济复苏仍脆弱,经济发展不平衡,危机蔓延的风险依然存在。

  欧盟危难之时,中国没有袖手旁观,而及时伸出援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领导人去年以来相继访欧,给欧盟及其成员国带去重要信息:一是重申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的一贯立场;二是对欧元抱有信心,增购欧元债券,帮有关国家抵御危机;三是签署巨额订单,通过加强经贸合作助欧盟经济复苏。关键时刻中国以实际行动真诚地支持欧盟经济复苏,有目共睹。

  互利合作潜力大

  中欧都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经济实体,双方加强经贸合作对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有重要意义。在双方的努力下,中欧经贸合作得到迅速发展。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

  在投资方面,欧盟是中国第三大投资来源地。欧洲企业去年对华投资领域得到大大拓宽,正在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企业并购和风险投资等领域发展。中国对欧投资发展迅速,去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增长了5倍多,不少中国大型企业向欧洲港口、汽车制造、交通等大型项目进行投资。

  中欧经贸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欧盟在高新技术、新能源、制造业、医药、化工等领域都有极大的优势。中国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潜力,可为欧盟提供巨大商机和市场。

  战略眼光增互信

  建交以来,中欧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友好合作的大方向,给双方带来了巨大实惠。中方始终坚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中欧关系,主张着眼于未来,加强战略互信,充实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中国领导人访欧和支持欧盟克服困难的实际行动正体现了这种愿望。

  近年来,欧方对中国的了解有所加深,认识有所改变,许多欧洲领导人明确表示,中国的崛起对欧洲不是挑战而是机遇。去年在中国贵州举行了第一次中欧高层战略对话,欧盟“外交部长”阿什顿女士看了当地的发展情况,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是处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富裕地区向其它地方发展的长期过程中。”

  但是,欧方至今未解决对华高技术产品限制、军售禁令以及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欧盟领导人已认识到这些问题,内部正就此进行讨论,要达成一致尚需时日。

  中欧共同利益在持续扩大,在国际事务中共同责任在增加。人们有理由相信,中欧通过加强政治对话,增进战略互信,拓展平等合作,一定能够实现双方达成的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识。(谷川)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