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台报:台金融业盼加速西进 相关措施待强化

2011年06月01日 16: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1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1日发表社论说,两岸金融开放是马英九当局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所发布的较为明显政策,包括两岸金融监理备忘录(MOU)、两岸金融业务往来与投资办法,以及两岸经济合作协议(ECFA)订立金融业早期收获清单等,然而,在上述努力下,台湾金融业赴大陆发展的成效不如预期,显示相关配套措施仍待强化。

  文章摘编如下:

  两岸金融开放是马“政府”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所发布的较为明显政策,包括两岸金融监理备忘录(MOU)、两岸金融业务往来与投资办法,以及两岸经济合作协议(ECFA)订立金融业早期收获清单等,皆为金融业赴大陆发展奠下基础;此外,“金管会”并计划修正两岸金融往来与投资办法,进一步放宽银行业在大陆开设分支机构及与大陆地区金融往来的相关规定,上周更宣布将呈报“行政院”,核准银行业的跨境金融业务分行(OBU)与海外分支机构承作人民币业务。然而,在上述努力下,台湾金融业赴大陆发展的成效不如预期,显示相关配套措施仍待强化。

  4月时,第一次两岸银行监理合作平台首次会议举行,从当时双方讨论银行的大陆分行业务连线(例如城市网)议题可知,基本问题并未架构好;再者,ECFA早收清单中有关绿色信道设立分行的优惠,也未见具体实践的成果,甚且连台湾银行业设立分支机构满一年后可承作台商人民币业务的台商(台资企业)定义,亦迄今未有明确的认定。至于证券、保险业的两岸金融往来,可说是原地踏步。证券业期盼的“全资全照”皆无进展,而台湾保险业与陆方合资各持股50%的分支机构,受限于制度性因素与欠缺银行通路,业务拓展也是频遇挫折。

  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台湾“金管会”前年即已开放台湾银行的香港分行办理人民币业务,今年3月再放宽相关规定。香港的人民币来源尚称活络,但因民众预期人民币会升值,纷纷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借款则倾向以美元为之,银行拿到大量的人民币只能回存中银香港子行或购买香港人民币债券。依业界的评估,台湾银行在香港分行的人民币业务仍在起步,并因人民币在香港的供需不平衡与投资工具不多,获利空间仍相当有限。

  目前“金管会”规划开放的OBU与海外分支机构承作人民币业务,实务运作的限制比香港分行更大。业者即反映,在两岸尚未签订货币清算机制前,最须解决的是人民币资金来源与去路的问题;若是透过香港,其仅是香港分行模式的复制,成效自属有限;若台湾银行未在香港设分行,则人民币资金来源就是一项根本的难题。

  两岸金融政策除了要有实际绩效展现,当然还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风险管理制度。虽然主管机关在开放两岸金融政策方面,皆有训示性地要求金融业须强化风险管理,但综观台湾银行业杀价竞争的惯用手法,未来在抢夺台商客户时仍可能杀得血流成河,加上台银行营运模式与担保品鉴价制度能否适用于大陆的问题未解,所赚得的利差是否可以超过放款风险、营运成本与相关费用,着实令人担心。

  台银行西进大陆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规模,要在大陆、香港营运,面临的是大型陆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威胁,在营运范围扩大、风险来源增加的同时,必须有效强化经营规模,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特别是金融海啸后银行业以增加资本为最重要的任务,加上新巴塞尔协议Basel Ⅲ的要求与信息系统设备的投入,具有可竞争的规模已是银行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然而,近年来却仅看到公股银行透过财务投资与交互投资,企图拿回别家机构经营权与相互增加资本,却未看到实质规模壮大、绩效提升的合并案,公股银行在金融业大型化方面的障碍,渐成金融业发展的隐患,马“政府”不能视而不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