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港媒:"赴台十诫"存偏见 善意提醒更易被接纳

2011年07月01日 14: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1日电 香港中通社6月30日刊出特稿说,就在两岸人士纷纷聚焦大陆游客个人游、台湾各行各业卯足劲争取陆客赴台商机时。有一篇被网络广泛转发的网文“你可能在台湾遇到的麻烦——台湾个人游旅游十项注意”,又题“台湾网友提醒大陆客赴台十诫”,应该说,善意的提醒不仅是德行,也容易被广泛接受。但如果带着偏见,不着四六地说一通,效果却不见得好。

  文章摘编如下:

  众所瞩目的大陆游客个人游于6月28日正式“开闸”。从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开始,历经20多年的努力,两岸民众的自由流动与交流终于成真。第一批正式启动的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厦门三市,此外,两岸并同意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个人游。

  与以往“团进团出”只能按照预定旅游路线走马观花不同,大陆游客个人游可以与台湾民众“零距离”接触,大陆民众可深入了解台湾、喜爱台湾……

  两岸媒体评论指,此举具有里程碑意义!两岸经贸、居民交流因开放大陆游客来台个人游而迈入新纪元。

  就在两岸人士纷纷聚焦大陆游客个人游、台湾各行各业卯足劲争取陆客赴台商机时,也有一些另类声音泛起,犹如大事件里的小插曲亦引发关注。如有一篇被网络广泛转发的网文“你可能在台湾遇到的麻烦——台湾个人游旅游十项注意”,又题“台湾网友提醒大陆客赴台十诫”,因颇有实用指南的腔调,很吸引人们浏览。正如该篇文章所言“两岸虽然只隔一条小海峡,毕竟人文和生活不同,所以有些小节不妨留意一下”。但是,看过后,不禁令人对文中的一些提醒顿生困惑。

  应该说,善意的提醒不仅是德行,也容易被广泛接受。比如“一定不要没有时间观念”、“一定不要随处扔垃圾”、“一定不要开车乱按喇叭”,这些也都是到哪里都管用的诫律,是游客综合素质的表现。但是,另有几项提醒,诸如:“一定不要动不动就说毛主席万岁。”“一定不要带着‘儿’音说话。”“一定不要上茅房不关门。”“一定不要穿的大红大绿却没梳头。”,却是提醒得风马牛不相及。

  试问,何以见得大陆游客动不动会说“毛主席万岁”?大陆游客喜欢上茅房不关门?“带着‘儿’音说话就是‘老土帽儿’?“穿的大红大绿却没梳头”——如果说这是大陆客的形象,实在太离谱。因此,知情人看来,此类的提醒很搞笑,用文章里的话“还治其人之身”倒也恰如其分:“大家会认为您这人思想太陈旧,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提那些!是不是有点…”。

  本来,外来客到一个地方,应该适应新环境、入乡随俗,作些个提醒也是帮助别人尽快融入当地的好事。但如果带着偏见,不着四六地说一通,效果却不见得好。何况,今日来台湾个人游的大陆游客,大多是经历过改革开放30年的“潮人”。台湾人文与山水之胜,台湾其它方面的先进之处,他们自然会有比较和鉴赏。出门在外,也会尽量尊重当地的习俗。

  正如有分析指,两岸往来,特别是人民来往,有助于化解纷歧,相互理解更可以互利互荣。这才是两岸开放个人游的着力点所在。

  至于其它的细枝末节,如网文中提及的“一定不要用美音法唱歌”“一定不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带着‘儿’音说话”,如此这般,亦可以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诠释之。

  至于台湾同胞来大陆,也会有不能融入异乡的习惯和作派,倒也没见大陆人给台湾同胞弄个“几项注意”之类。只能说,今次“台湾个人游旅游十项注意”这篇网文实乃不得要领,其结果也只能是贻笑大方。(苏一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