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大公报:七一讲话44处谈及“改革”蕴含深意

2011年07月06日 10: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中新网7月6日电 香港《大公报》6日刊文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14000字的七一讲话中,多达44处提到“改革”。作为一次最高规格的纪念活动,胡锦涛的七一讲话一锤定音,反映出高层对当前改革现状的清醒认识和危机感、紧迫感。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是治国理政者必须切实正视和重视的首要课题。

  文章摘编如下: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14000字的七一讲话中,多达44处提到“改革”。在部署未来国家发展时,首要地就强调,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近几年来,围绕中国改革开放向何处去,中国学界和社会民众曾有过多次大讨论,其中不乏尖锐交锋。中国30年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出现了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权力腐败等各种社会问题,引发了群众的不满。概括而言,就是过多地重视财富的增长,而忽略了财富的分配,一些民众不仅没有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反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被剥夺了应有的权益,日益边缘化和底层化,因此对改革产生了动摇和质疑。应该说,这些问题不是改革的必然副产品,而是改革不到位和改革方向出现部分偏差所引起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恰恰需要更大、更深刻的改革。

  作为一次最高规格的纪念活动,胡锦涛的七一讲话一锤定音,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除了要不要改革的问题,社会公众争论的更大焦点是改革什么,如何改革。实际上,就是如何科学务实地把握改革的方向、速度和节奏。这其中,尤其要注意克服“改革疲劳症”。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多年来年年开大会、出文件、喊口号,却没有实质性进展,百姓的希望一次次变成失望,导致对改革的信心降低,实际上是削弱了改革的民意基础。

  改革的最大难点就是要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这需要政治智慧,更需要政治勇气和魄力。譬如对国民经济中垄断经营的改革,对政府管理中审批体制的改革,于国有利,于民有利,唯对官不利。而另一方面,改革的落实和执行,却需要官员来执行和落实,因此改革就面临着阻力很大和动力不足的问题。而处于改革和转型关键期的中国,目前处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历史节点上。如果一再错失改革时机,如果改革步伐迟迟赶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将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胡锦涛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要求全党必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些论述,反映出高层对当前改革现状的清醒认识和危机感、紧迫感。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是治国理政者必须切实正视和重视的首要课题。(马浩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