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大公报:绿营鼓噪李登辉涉贪案自乱阵脚

2011年07月14日 14: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14日电 香港《大公报》14日刊出评论说,李登辉涉贪案正值2012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的敏感时期,民进党和“台联党”是否会进一步借李案鼓噪以攻击国民党,值得持续观察。不过,物极必反,泛绿不占理还如此咄咄逼人,只会令泛蓝更加同仇敌忾,有利马英九凝聚票源。

  文章摘编如下:

  李登辉最近被特侦组以贪污罪起诉,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各界除了关注李登辉是否会成为继陈水扁之后第二位琅珰入狱的台湾地区前领导人外,更密切注视该案对台湾政局的影响。由于李登辉卸任十年后仍活跃政坛,加之台湾将于明年一月举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立委“选举,李案不可避免地对岛内政治形势投下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到底是对蓝营有利,还是为绿营加分,台湾各界众说纷纭。

  当李登辉被起诉的消息一传出,民进党便如条件反射似的不假思索地归结为“政治追杀”,党主席蔡英文公开批评国民党“选择性办案”。然而,只要对李案的来龙去脉稍有了解的人都很清楚,民进党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最大的败点在于揭露李案者不是别人,正是民进党自己人─陈水扁。

  2008年扁卸任后被特侦组调查期间,为了洗脱罪名,把李登辉和马英九拉下水。但法庭对扁援引马英九“首长特别费案”的“大水库理论”为自己辩论不予接受,而检举李登辉部分则受到检察机关的注意。扁先后通过召开记者会和报案的方式,揭露李登辉在“新瑞都”案中利用人头汇了十亿元(新台币,下同)到海外,以及非法挪用“奉天项目”的两亿多元,使“国安密帐”经费流入“台综院”。显然,特侦组重查“国安密帐”案,扁“功不可没”。如此看来,陈水扁才是“追杀”李登辉之人。

  “国安密帐”案其实是一宗陈年旧案,早在2000年民进党首次执政后不久曝光,但当时检调人员只起诉了李登辉昔日的两名下属,而“密帐”的实际掌权者和使用者李登辉则全身而退。据悉,该案是扁上台后有意清算国民党党产的系列弊案之一,目的在于搞清楚国民党的金脉在何处。因此不同于一般的司法案件,该案进程须向有关“上级”汇报。

  由此可判断,扁在任时已掌握李登辉涉案的部分内幕。而扁卸任后也不讳言帮李登辉“压住了七十五颗未爆弹”,看来“国安密帐”应是其中一颗“未爆弹”。扁当年对李案隐而不发的同时,却借此威胁李登辉,换取政治利益。因此,“选择性办案”的并非国民党,倒是民进党。至于有人认为,国民党在选战期间“打李”是“政治操作”,其实,倘若国民党真要如此,应该像扁当年那样进行“枱底交易”,而非循司法途径办案。

  当初发生扁案及扁子召妓事件后,民进党亦口口声声称是“政治迫害”,但经过特侦组调查和法庭审讯等一系列司法程序后,在罪证确凿的情况下,扁已沦为阶下囚,而法庭亦裁决扁子召妓属实。民进党不分青红皂白偏袒自己人,其道德标准令人质疑。它借李案诬蔑对手的做法,对中间选民恐怕难以奏效。

  李案正值台湾2012选举前的敏感时期,民进党和“台联党”是否会进一步借李案鼓噪以攻击国民党,值得持续观察。不过,物极必反,泛绿不占理还如此咄咄逼人,只会令泛蓝更加同仇敌忾,有利马英九凝聚票源。(朱穗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