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新华侨报: 中日开发海洋资源合作远胜争战

2011年07月21日 14: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1日上午,搭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从江苏省江阴市的码头启航,奔赴东太平洋深处,冲击下潜5000米深度的目标,图为“向阳红09”试验母船上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中新社发 阮煜琳 摄  

  中新网7月21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21日刊文说,中日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注定双方的合作多于竞争,优于竞争。在涉及环保合作更深层次的资源开发上,中日两国的合作将更值得期待。

  文章摘编如下:

  进入7月,随着天气转热,有关中日争相开展海洋资源探索的报道也在日本媒体中不断升温。

  4日,日本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加藤泰浩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太平洋中部及东南部海底发现大片“梦想之泥”——方圆1100万平方公里海底淤泥中竟蕴藏着丰富的高浓度稀土,总开采量达到陆地稀土埋藏量的约800倍,可以满足日本国内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稀土消费量。众多报道不仅对这项研究发现充满溢美之词,而且几乎都提到,如果日本能够成功开发,将有望打破中国在稀土资源上的“垄断”地位。

  然而未过几日,日本媒体又纷纷将报道焦点对准了中国的“蛟龙号”新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对于中国此次开展的远洋深海探索,日媒纷纷将其称为“中国在大洋深处下赌注”。“中国将超越日俄法美,坐上深海潜水器俱乐部的头把交椅”、“中国毫不掩饰其对深海矿藏和能源的野心”、“‘蛟龙号’将协助中国军队和国家安全机构执行关键任务”等具有煽动性的词汇充斥在各类新闻评述之中。似乎在向人们表明:中日之间一场针对海洋资源,特别是深海资源的竞争即将开始。

  作为资源相对匮乏的岛国,日本很早就确立了海洋发展策略,近年来,“海洋日本论”更是在日本大行其道,其核心观点是主张日本积极向海洋前进,并抑制大陆国家走向海洋。为此,日本不仅自己建造了“浦岛”深海探测器和“地球”号海洋探测船,还花巨资从挪威购入了三维海底探测船。日本不仅做到在硬件上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海洋探测能力,还从软件上加强对海洋开发的支持,从经团联提交《海洋与日本——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到国会通过《海洋基本法》,从政府制定海洋开发的整体战略到在内阁中专设机构加强督导,政策、法律、管理全方位为“日本海洋大船”保驾护航。

  而作为当今全球发展最快、发展最好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紧迫。中国尽管在海洋资源探测开发上起步较晚,但在“举国体制”的大力支持下却进步飞速,短短几年间就建造了远洋探测船只和海洋研发基地,发射了地球资源探测卫星,迈向海洋的步伐日趋加快。

  由此看来,中日之间在海洋资源开发上形成竞争格局和展开一场的争夺战在所难免。

  然而,历史和经验都告诉人们,中日这两个具有长远历史和文化渊源的国家,联系是不能割断的,合作更是大势所趋。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注定双方的合作多于竞争,优于竞争。就拿深海稀土开发为例,尽管已探明的稀土资源丰富,但就连日本的专家学者也指出,超过1000米水深的海底资源开采技术难度极大,日本单独开采的可行性还有待评估。况且由于涉及在公海操作,日本还必须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中日之间有着非常良好的环保合作经历和丰硕成果,那么,在涉及环保合作更深层次的资源开发上,中日两国的合作将更值得期待。

  时至今日,“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了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发展理论,其中关键是对于地球上有限的各种资源矿藏,要有计划、合理地进行开发并加以利用,而要杜绝以往那种置环境于不顾、掠夺式的开采和争夺。中日作为当今世界上两个极具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国家,又是具有长远历史和文化联系的“一衣带水”的邻邦,理应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采方面加强合作,通过合作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其他国家间的合作作出榜样和示范,为人类的长远生存发展做出贡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