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落榜的蒲松龄如何独辟蹊径

2011年08月15日 16:17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高考落榜年年有,榜上无名又如何?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古往今来,考场受挫不馁者不乏其人,《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堪称名落孙山发奋成才的佼佼者,当之无愧“人镜”。

  少年时代的蒲松龄即锐志好学,十九岁应童子试,场场顺利一路凯歌,连夺县、府、道三个第一,秀才榜上名列前茅。随后满怀信心,“三更灯火五更鸡”继续苦读,为乡试考举人用心准备。

  封建科场腐败黑暗,舞弊成风。蒲松龄本是个正人君子又家境清寒,既不愿也无钱打点暗通关节,所以是屡屡落选,一连四次榜上无名。

  考场失意,仕途堵塞,作何抉择?

  “非为功名始读书”。蒲松龄志存精远,并不像有些落榜者那样灰心丧气,甚至再无作为潦倒终身,而是立下宏愿,独辟蹊径自成大业,做一个“人过留名”的强者,写一部“孤愤之书”,借神仙鬼怪之口,托狐精花妖之身,鞭答“原无皂白”的“强梁世界”,讴歌人间善美。

  为此自撰了一副对联,?刻在镇纸用的铜尺上,以资自勉自警: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联语中连用了四个成语典故,效法先贤奋发图强、决夺成功的心志,跃然字里行间。

  自后,蒲松龄一边招徒讲学,以舌耕维持生计,一边潜心于著书立说。

  为广泛收集创作素材,他坚持去柳泉采风。

  柳泉在蒲家庄村东边大道旁,以群柳环泉得名,那里风景特好,多有东西南北客路过此地时少歇。蒲松龄常于放学后,匆匆赶往柳泉,在柳荫下铺设草席,邀旅者坐下,递上茶水,送上烟袋,拱手为礼,请他们讲述各地的奇闻异见。

  旅者无不为这位热诚而又谦恭的学究所感动,咸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且是绘声绘色。蒲松龄则如学生之对先生,侧耳恭听,用心笔记,也因此每每满载而归!

  夜阑人静时,蒲松龄?室里的油灯依然亮着。他正精神抖擞,把白天听来的片断整理、加工、演绎,时而挽袖握管,洋洋挥洒;时而面壁而立,凝神苦索;时而圈圈点点,修改润色……为写成一个精彩故事,往往挑灯夜战至中夜,甚至通宵达旦!

  日复一日,冬去春来,蒲松龄笔耕不辍持久如初,一篇又一篇佳作源源问世。

  经二十年呕心沥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终于诞生!离奇的故事,跌宕的情节,精美的文采,深邃的寓意,叫人或泫然涕下,或破颜为笑,或怒发冲冠,或大呼“快哉”,赢得了一代又一代无以计数的读者。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高度评价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老舍也有“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的好评;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许云: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因此跻身于世界文学大师之列,其故居、墓园、柳泉,吸引了无以计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人们感恩这位文学大家给后世留下了巨著《聊斋志异》,又赞赏敬仰其落第发奋、受挫而不堕青云之志的高贵品质。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陆茂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