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文人相亲王士祯

2011年09月21日 16:13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有人称唯官僚与文人难交也,官僚难交,不须劳舌,宦海茫茫,谁能与知音?文人间高山流水,不是无,却也难,一语不合,终生翻脸,观点对立,始终为敌;有时我生异想,与文人交,莫若与流氓交,与流氓容易交成哥们,与文人交,容易交成戈民。

  王士祯却是千古文人里的好哥们。鲁迅对文坛新人甚是醉里吴音相媚好,但对文坛宿将多是老死不相往来;当今文坛新进,对文坛宿将甚是执弟子礼,对文坛新人却是笑傲江湖。王世祯对文人好像不大过分选择,文人,只要是文人,就是王世祯想要结交的真正朋友,无贵无贱,无老无少,都是叫王嫂煮酒泡茗,他去一一碰杯,打发王嫂抱孤衾睡觉,他这厢与文人废寝忘食,品茶论道,茶喝完了,才知东方之既白。

  王世祯是山东人,出名早。五、六岁时,他有叔祖是个醉汉,一日喝醉了,出“酷爱羲之笔”给小侄对,小王脱口对道“闲吟白也诗”,其叔祖摩挲其头,当了一回麻衣相士:“此子必以文章名世”,真还相对了。顺治八年,王世祯高中顺天乡试,本可一鼓作气考进士的,他说要跟文人多玩玩几年哒,好比好耍少年宣言:我要多耍几年,再结婚;文人考了官,好比结婚了,再跟文人耍,是很难的了。

  王世祯在山东时,四处找文人玩,今日登山,明日涉水;这回从老娘箱底偷掏腰包聚酒会,下回抓个俘虏埋单搞笔会。顺治14年,呼了几十文朋诗友,会饮济南大明湖水上亭。古时呼人不容易,又没电话,又没QQ,都是一家一家送请柬,山东地域那大,要想朋友到,脚板底下定起泡。王世祯与诸位诗酒流连,称觞赋诗,带头做《秋柳诗》四首,和者数十人。此次相聚大明湖,柳枝依依,柳风习习,诗坛上给专命名,谓为秋柳社。

  王世祯当了官,身份由文人转队官人,地方由北地转至南方,但喜欢呼文朋引诗伴的性情仍然没改。他骑鹤下了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上,都是月台女人,他跟她们耍得少,白天台公事,夜里不接女人。吴梅村先生说,王世祯日子多数是“日了公事,夜接词人。”成都人费密,黄州人杜浚,南昌人陈允衡等,都是明朝遗民,在扬州聚居,形成遗民群,王世祯都去拜访,家里有诗有酒的,他单携一首诗去,家里无酒单有诗的,他携一壶酒去,“每得一士,未尝不奔走相告也。”结识了一个文学界朋友,好像拣了金元宝。

  “通州布衣邵潜夫”,文优未仕,出名算早,“明万历年间以诗歌名江标”;家里苦得出奇,没有米下锅,菜倒是有,田里山间,扯一把草,菜刀一切即成菜,只是没油炒,尤是年老七、八十岁了,国兴未忘匹夫有爱国与兴国责任,还要他服徭役,“家贫,苦徭役”。其时王世祯正是走马上任,按惯例当是先就全体干部见面会,再是拜访巨室缙绅或黑社会老大,拜老板码头,王世祯却先上门走访邵老先生,“按部抵境,首谒邵。”老邵居住的是棚户区,“邵所居委巷”,王世祯跟司机讲,别将车子开进去,我走路去,“乃屏舆从徒步以入”,给足过气老文人最大尊严。

  老邵也有点文人骨气,他用酒来检验王领导,那酒是米糟酒酿,糟酒存储久了,是容易生酒蛆虫的,老邵端起这酒,斜着眼睛问新任父母官:“适有酒一斗,能饮乎?”王世祯也没回答,端起来咕噜咕噜,喝得肚儿圆,老名士邵潜夫服了,留王世祯吃夜饭,至晚方别,“鱼洋欣然为引满,流连移晷始别。”这次,文人兼官人的王世祯,还给邵老解决了大问题:“有司闻之,立除其役。”没给老农民办养老费,最少没让八十岁的老人还交税。

  王世祯善待邵潜夫,不太像是去演绎亲民秀的,也好像不是去买恩;他只是文人性情,喜欢对文人惺惺相惜。他对贫民邵老先生如此,对文人宋牧仲也是恭敬,这宋先生,名气未必大胜王世祯,但眼睛一直是高比王世祯的,我们的鼻孔往下长,宋大文人鼻孔是往上长,“唯牧仲有才气,颇矜负。”他逢文人就讲,王渔洋算甚玩意啊,我一个脚趾头抵他数辈,宋大文人不是浪得虚名,确是老前辈,他人听了这话,嗯嗯嗯,嗯哪是的,“人以其声望素着,不便驳讦,只得漫应之。”

  文人习性是,这边厢向你点头,那边厢向人家附耳去了,“光阴荏苒,众口嚣嚣,积年累日,一再传播,而渔洋之耳鼓,已有所闻。”文人若听得别人有一言轻慢,那不一生结仇?而王世祯却是另有风格,他当然不是宣威打擂台似的去拜访,其结交宋大文人姿态低调,技巧高妙,他向宋大文人写了一信,说他有个弟子,“潦倒异乡,乞渔洋为之介绍于牧仲处”,我呢,只好求您了。宋牧仲大受用,“藉博牧仲之欢心”,后来王世祯碰到宋大文人寿诞,带了一班文人去喝喜酒,“群贤毕至,大稚同登,咸手捧蟠桃。”这情景,再怎么装傲相,也不好装了,宋牧仲自此与王渔洋交好,有诗云:“谨识朱颜两年少,王扬州与宋黄州。”

  王世祯非一般文人心薄心性,其心底世界厚道而光明。他不薄名人厚待新人,“王阮亭至淮,招名士为文酒之会,见张虞山,就打恭,吟起其得意句:“夙爱足下‘南楼楚雨三更远,春水吴江一夜增’。”张虞山受捧当然不少,在一些酒席上,有人介绍他:这是著名诗人张作家,旁人作揖握手摇:幸会幸会,我是张作家骨灰级粉丝,您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得太好了。张诗人做声不得,现在名气比他彰着的王渔洋能背诵其诗句,那肯定高兴;另有青年诗人吴嘉纪,诗写得特别好,人处境特别糟,吃了上顿没下顿,投稿纵或以投稿软件群发,也撞不到几人阅看,偶然中了,其概率几与守株待兔同。

  某日,王世祯读了吴诗,不禁击掌赞叹,其时正是夜里,喝了酒,连呼备鞍,他要去拜访。嫂子提醒次日要上班,王世祯不便去,于是打发属下,写了一信,三百里加鞭,连夜冒雪去邀请吴嘉纪,特别搞了一次文人聚会,隆重推举吴嘉纪。王世祯还有一个推人故事,民办教师蒲松龄,着了一本《聊斋志异》,文人不名,名著没人看。王世祯却是抬举,“《聊斋志异》未尽脱稿时,渔洋每阅一篇寄还,按名再索……亦点正一两字,颇觉改观。”

  是不是文人则必然相轻?此论或失诸王渔洋,王世祯不是一见文人就捧,更不是一见文人就翻白眼,他团结文人,将文人搞得很亲密,其倡导神韵说,加上其人富于亲和力,天下翕然宗之,“一时名流著称弟子者,不下数千人。”

  还要说的是,王世祯成文人哥们,跟王嫂正相关。嫂子姓张,极是支持文人,那次有福建许氏赶考要盘缠,“金尽告急”,王世祯手头没钱,“先生无以应,有忧色”,嫂子就从玉手上取下金镯子,给应急;有年大冻,一位叫徐夜的小文人,冻得脖子往衣领里缩,只是衣领不知在哪。他平时讲志气,“贫且老,虽冻饿不以干人”,嫂子对王世祯说,“君得毋念徐先生寒乎?”给徐夜送了棉衣去。王世祯亲文人,除了王世祯心地好,妻子确是关大计,“渔洋先生司李扬州,文士辐辏,弦诗角酒无虚日。”天天车水马龙来喝酒,不喝空家当了?单是搞卫生就叫老婆气晕头。爱人给文人老公红袖添香,多愿意,有多少愿给文人老公的朋友添衣添酒的?看到老公文朋诗友一队队来家,若非王嫂,换了赵嫂李嫂,怕难给文人红袖添香,单是给家门绾袖添栓了吧。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刘诚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