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旺报:70亿挑战地球 两岸互相依存命运突显

2011年11月01日 13: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世界将在本月31日迎来第70亿人口,而在31日凌晨,将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名为丹妮卡•卡马乔的女婴在媒体聚光灯的环绕下,于31日零点前2分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降生。她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几名被宣布成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之一。  

  中新网11月1日电 台湾《旺报》11月1日发表社论说,全球人口已达到地球资源的极限,未来不论食物、能源、医疗、空间,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都将面临更严酷的生存竞争。在世界的大潮流中,两岸互相依存的命运更加突显。面对70亿的挑战,两岸更应该携手合作,互相借镜,以求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摘编如下: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罗伦斯•史密斯今年初在《2050人类大迁徙》一书中,曾经大胆预言到了2050年,全球总人口数将突破92亿,粮食与水资源短缺,全球暖化加剧、天灾肆虐、海平面上升,而由于北极蕴藏地球最高且未开采的天然能源,北极海冰融解将开通西北航道,重新改写全球贸易版图,成为“新北国”,环北极海国家如加拿大、俄国、丹麦、美国及挪威即将成为世界的商业与政治中心。

  这样的预言看似遥不可及,但自1950年代起,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步伐就一直没停过,在基数不断膨胀的效应下,过去30年间,人口增长速度惊人,从1960年的30亿到1999年的60亿,39年增加30亿人,昨天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达到70亿,12年又增加10亿。史密斯教授的预言,已愈来愈有成真的可能性。全球人口持续增加,但地球资源有限,严峻的资源分配问题,对两岸都是沉重的挑战,“政府“必须及早规划因应。

  民以食为天,人口增加,第一个面临的问题是粮食不足。依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全世界遭受饥饿的人口仍有9亿2千500万人。此外,根据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近年世界主要粮食价格不断飙涨,达到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

  以大陆而言,由于人口庞大,近年总理温家宝曾经多次强调,大陆18亿亩耕地是“生命线”。但这个“生命线”的保护却不容易。如同台湾的工业化进程中,耕地大量减少,大陆目前也正处在工业化的阶段,耕地资源日益受到工业和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竞争,耕地非农化利用的趋势不可逆转,近来耕地每年减少数十万公顷,粮食无法全面自给,必须依赖进口。而粮食综合自给率仅32%的台湾,断粮风险更高,尤其台湾长年的休耕政策早已使农民转业、农村文化流失,台湾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势将成为隐忧。两岸在全球人口增加的压力之下,应该重新检视农业政策,一方面加强环境保育,提高粮食自给率;一方面应建立稳定的国际合作机制,确保长期进口粮食来源无虞,以免日后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造成危机。

  其次,人口增加必然造成全球资源需求增加、供应紧缩现象,反向带来调节人口生育的压力;但吊诡的是,为了在资源竞争中争取较佳的位置,各国却又必须有更充足的新生劳动人口。根据新华社报导,未来30年内,60 岁以上高龄人口将占全大陆人口1/3。相较对岸,台湾的人口老化问题更为严重,根据美国最新统计显示,台湾总生育率为全球最低。另外,“经建会”也推估,在2025年时,台湾的人口老化程度将超越日本,未来平均1个年轻人就要照顾2.5个老人。

  今年大陆两会召开之际,一些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纷纷提案建议开放“第二胎”。台湾“政府”也不断提出各项政策“催生”。

  但我们必须指出,除了以鼓励生育方式改善人口结构外,更应及早规划因应高龄化社会的相关政策。包括消极性的老人赡养社福政策与积极性的增进民众健康、让老人能够继续贡献生产力的相关公共政策。均应受到重视。事实上,进入21世纪,全球化及网络化两大现象已经改变人类的工作型态,如今“创新与服务”才是经济价值最主要的动能。当知识与创新力创造的价值比体力更高时,健康的老人延缓退休,有助于劳动力的补充并减轻社福负担。除了全面检讨劳动条件政策,放宽强迫退休条件、提出终生学习教育政策,“政府”尤其应该提出增进民众健康的法令,例如奖励人民养成运动习惯、惩罚危害健康的不健康食品、以及加强慢性病的防治等。

  可以确定的是,全球人口已达到地球资源的极限,未来不论食物、能源、医疗、空间,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都将面临更严酷的生存竞争。在世界的大潮流中,两岸互相依存的命运更加突显。面对70亿的挑战,两岸更应该携手合作,互相借镜,以求立于不败之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