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哪些海鲜不该吃?

2011年11月25日 17:32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海鲜营养丰富,但重金属污染、药物残留事件层出不穷,总让人担心受怕,过度捕捞也造成海洋生态浩劫,该怎么选对安全又永续的海鲜?

  海鲜的料理方式多元,滋味清爽鲜嫩,是老饕盛赞、营养专家也竖起拇指推荐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台湾因地利之便,海鲜种类繁多,各色各样的鱼贝虾蟹总不难在餐桌上找到,不但如此,人们的嘴也愈来愈刁,愈是奇特少有的海鲜愈是位列“珍馐”,愈吸引人大快朵颐一番。

  也难怪,即便屏东黑鲔鱼不断创下拍卖新高价,每年仍涌现摩肩擦踵人潮,抢着亲尝“一口300元”的滋味;还有,造访垦丁时,海产店纷纷端出色彩艳丽、据说口感极佳的珊瑚礁鱼,曾有调查指出,每年吃下肚的数量高达3万公斤。不顾学者专家殷殷告诫大型海鱼体内重金属累积的食物安全疑虑,和生态学者痛心呼吁大肆捕掠导致数量锐减的议题,生态岌岌可危。

  营养、食物安全、生态永续如同三条交错纠葛的丝线,分秒牵动着消费者对于海鲜的理性选择,每当站在鱼贩或卖场冷冻柜前,你该怎么抉择?

  营养观点:海鲜是好食材

  海鲜除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很高,有几项主要好处。

  ● 多数海鲜的脂肪含量较肉类低,热量较少。

  ● 优质蛋白质丰富。过去受伤时烹煮鱼汤补身子,确实有科学依据。台湾新光医院肾脏科医师江守山指出,鱼肉中的蛋白质接近人体生理需要,人体吸收和可利用率最高,因此研究也发现,怀孕期间吃鱼,当中的蛋白质可降低孩子发生过敏的机率。

  ● 鱼油中富含EPA和DHA脂肪酸,可降低人体内的三酸甘油酯,并预防动脉硬化。丹麦研究也发现,孕妇吃鱼可预防早产,且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和视力发展。

  不过,部份海鲜仍有高胆固醇疑虑,例如小卷、乌贼、鱿鱼、明虾等,胆固醇含量都不低,高脂症患者仍须注意。

  至于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更要注意海鲜的普林值,包括虱目鱼、白鲳、吴郭鱼、白带鱼、小管、蛤蛎、牡蛎、干贝等食材,普林值较高,已有痛风症状的人更要少吃。

  生态观点:吃小不吃大, 选择永续海鲜

  渔业捕捞技法日益精进,海中生物被一网打尽,加上污染和沿海栖地破坏,近年来海洋生物灭种速度倍增。有研究显示,九成高级掠食者(食物链上层大型鱼种)已被人类捕捉一空,甚至有学者警告,2048年是海洋末日。

  人们将“海洋”简化为“海鲜”,为了满足眼前的口腹之欲,不只大鱼捕捞殆尽,连小鱼也被大量捉来制成鱼粉或饲料,供应养殖所需。有鉴于此,海洋管理委员会(MSC,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评估全球各地捕捞渔业并给予认证,是目前最可靠的海鲜选购参考。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也起而响应,今年起只贩卖经海洋管理委员会所认证符合保育的鱼类,为生态尽一分力。

  不过,海洋管理委员会很难评估到世界每个角落,因此各国陆续制定在地规范,目前已有英、美、芬兰、南非、香港等19国订出本土“海鲜指南”,台湾版则由“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执行长邵广昭编撰,预计11月底就会公布完整名单,并印发手册供民众参考。

  对消费者来说,如何选择海鲜?

    邵广昭提醒,选购时可把握几个原则:

  ● 吃小不吃大,“底食”原则:选择食物链底层、数量较多的小型鱼,对于生态的冲击较小,例如鲭鱼、秋刀鱼等,少吃稀有鱼种如野生石斑、野生乌鱼及鲨鱼。而沿海白鲳鱼和曼波鱼(翻车鱼)的数量已愈来愈少,最好也避免食用。

  ● 多吃植物性饲料的养殖鱼:养殖渔业虽然可纾缓捕捞渔业对生态的紧绷,但荤食鱼的饲料仍须由小鱼磨碎而成,较不环保,例如养殖石斑、草虾或海鲡。而素食鱼以植物性蛋白质喂养,利于资源永续,如虱目鱼、鲤鱼、乌鱼、九孔等。

  (摘编自台湾《康健》156期 文/林慧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