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外报: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战略须重视“市场”

2011年11月28日 10: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2010年1月23日,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举行迎新春联谊活动。孔子学院的中俄师生举行写毛笔字、包饺子等联谊活动,共同迎接中国新春佳节的到来。  

  中新网11月28日电 美国《国际日报》日前刊文说,中国文化产业走向海外的战略,落实到市场层面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国家层面能够通过正确的政策和资源配置来支持文化产业在市场层面的努力。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文化近几年来在海外的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中国的强大有关,也与中国发展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有关。从我们身处的社会的角度出发,有几点有意思的发现:

  一是,文化企业走出海外去,其基础不是文化走出去,而是企业走出去,只不过产品是文化,同时比一般的企业多了文化传播的功能。走出去的文化企业,首先必须作为企业在美国市场生存,通过对文化产品的经营,才能真正完成到文化传播的使命。

  二是,私营文化企业是循市场途径进入美国市场,应重视赢利,这是为了企业生存。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文化在海外能获得文化传播上的成功,无不伴随着巨额利润的实现,美国文化企业的成功,是以其市场上的成功为基础的,市场上的成功,表明它所出售的文化产品被人接受,文化传播的成功就顺其自然了。因此在衡量文化产业是否在海外成功,就的看该产业是否在市场上实现利润。

  三是,文化产业走向海外,文化产品的质量是关键之一。近十几年来,中国的文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但对于文化产品质量的标准,仍然是按中国市场的标准来定的,但这种标准与美国市场的标准有相当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技术水平上的,而是指文化接受习惯上的,因此当提到文化产品的质量提升时,须按照海外当地的文化市场的标准。简单地说,就是文化产品为当地市场接受,并具有竞争能力,须改变现有的文化精品的概念,不能以在中国市场中的精品标准来作为提升海外文化产品的标准,文化传播的关键是内容,而不是形式,花木兰作为诗歌不可能在美国传播,但作为动画片的形式,则有成功的机会。

  四是,一个文化企业走出去是整个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一步,有先行者,有跟随者,但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而这种相互配合的总指挥就是通过国家在政策上和资源调配上来实现的。

  归根到底,中国文化产业走向海外的战略,落实到市场层面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国家层面能够通过正确的政策和资源配置来支持文化产业在市场层面的努力。(朱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